何龙群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目标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正在引领当下或更长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前行,民族地区更是受益良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聚焦发力,首要的是下功夫领会好、领会透五大发展理念,找准把握好其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契合点。
从目标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要在我国现行标准下,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彰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坚定决心。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民族地区的贫困范围广,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共有680个县,其中371个地处民族自治地方,占54.6%(广西石漠化片区含35个县区,均为聚居区);在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有263个县地处民族自治地方,占44.4%;《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3万个贫困村中,有1.3158万个村地处民族自治地方,占43.9%。民族地区的贫困程度之深,可以说是贫困中的贫困。如此艰巨的任务,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是极其伟大的。这需要在新的理念引领下实现。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它将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活力,为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理念、制度和道路保证。要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更接地气和更具操作性,就必须从制度建构和法治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并尽快解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台自治区自治条例和自治法实施细则等。这方面的问题,中央和地方多方面已经关注多年,也努力了多年,现在应结合全面小康建设和中国社会发展转型,力争有所突破。
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建成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的全面小康,就必须正确处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兼顾各方,均衡全局。要认识和把握“多民族”国情,一方面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努力挖掘和发挥多样性在国家发展和提升国际影响面的特殊功能,“多民族”国情就会成为打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积极因素,推动国家的协调发展。
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发现和挖掘在人与自然相处方面各民族文化积淀中独特而优秀的生态文化价值,使其与现代文明结合,成为针对性强并有实际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提高各民族福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
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区要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新的历史机遇,发挥好自己的区位、人文优势,既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特殊贡献,也实现自身新的发展。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跨界民族“用好了是资源,用不好是‘软肋’”。现在关键是为发挥这个优势制定所需要的政策,要针对东北、西北、西南各地的不同情况出台精准且富成效的政策。
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体现。共享,有助于增强各民族人民的获得感,凝聚新的发展动力。参与是共享的前提,各项民族政策的实施,使不同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的民族,都能够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权利。要通过政策措施让分享更好地符合各民族实情,体现各民族特色,满足各民族的发展需要,不仅是物质需要,也包括精神需求。
(作者为自治区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