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旱塬兴水润民心——宁夏民生水利强农惠民纪实
2016-01-20 18:31:22
 

  新华社银川1月20日电(记者马俊 邹欣媛)位于西北腹地的宁夏,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喝不上安全水。“喝水不再靠拉,种地不再靠天”,对于宁夏山区的老百姓来说,是一种奢望。

  经过“十二五”不断提升饮水安全、灌溉效益和节水效率,自来水进村入户替代了车驮人挑,荒滩、死角变成了灌排畅通的农田,铺就节水管道的旱地俨然似“水田”,水利投入的翻倍使农村群众成了最大受益人。

  “渴不则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宁夏同心县汪家塬村62岁的王占文家用上自来水已经半年多。得益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祖祖辈辈因水而困的王占文等村民们,彻底告别了世代吃水窖水的生活。

  宁夏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无水之地,不少人冬日铲雪,出门锁窖,于无奈中珍藏着漂有羊粪、树枝的窖水;即便有水,苦咸水也常常令人肠胃功能紊乱。

  “以前遇到旱年,5口水窖集雨水不够,就要从7公里远的地方拉水,拉一方水连车钱油钱要100多元,拉满一水窖得上千元。”王占文说,现在喝“甜水”,半年水费才几十元,省钱、省人力。

  王占文家的变化是宁夏五年来水利发展惠民生的缩影。借助中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极度缺水乡村的燃眉之急得以缓解。而今年即将全面运转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将为最贫困的地区提供可靠、稳定的水源。

  一条承载着40年祈盼的生命线在宁夏中南部版图上蜿蜒向前,直通西海固地区110多万饮水难的城乡居民。“十二五”期间,总投资39亿元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迎来全线开工,并提前解决了西吉县城等18.2万群众的“水荒”。

  “水的问题解决了,就抓住了摆脱贫困的牛鼻子!”固原市隆德县庙湾村苗湾村书记魏建福说,解决吃水问题催生了脱贫致富的“裂变”效应:全村60%劳动力转移发展苗木和草畜养殖;去年富裕劳动力外出务工200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30万元。

  自治区水利厅厅长吴洪相说,“十二五”期间,宁夏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48处,解决了13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80%,316万城乡居民告别“水贵如油”的苦涩历史。

  “大农建”畅通生产渠道

  一幅沟相连、渠相通、田成方、林成网、粮满仓的塞上田园锦绣画卷,正在宁夏广袤的田野里缓缓铺开。

  吴洪相说,针对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盐碱严重、中南部地区农业生态脆弱的实际,“十二五”期间,水利部门以改造盐碱地、改善生态为思路,持续采取“以奖代补”、群众参与、开展竞赛、资金整合等机制,水利建设热潮不断涌现。

  据统计,五年来,宁夏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55万亩,新增旱作基本农田120万亩,新增防渗渠道5.7万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97万亩,农田水利建设使宁夏的粮食产量保持连续增产。

  宁夏银北地区灌溉排水困难,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2013年8月,宁夏启动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改良骨干排水工程治理项目,通过水利工程、农技、生物等不同改良措施,目前改造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已蔚然成型,农民亩均增收500元以上。

  宁夏在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还将农田水利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相结合。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当地推进农建的同时,还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通过采取封育造林、坡耕地梯田改造和经果林种植三结合的水保措施,成效显著。

  当地干部群众将此概括为:现如今,山顶戴帽子,山坡系带子,沟底穿靴子;水不下山,泥不出沟,一些过去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

  节水升级农民种“水田”发家致富

  如何让有限的水种出更多的粮?这成为宁夏治水惠民努力的方向。为改变农业大水漫灌的落后用水方式,宁夏五年来依靠科学技术探索出特色高效节水发展模式。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去年第一次用滴灌设备种玉米。村支书曹辉说,全村7000多亩土地,原来12眼机井只够灌3000多亩,剩下的当旱地种。今年铺设了高效节水管道,3个机井能灌2000亩地,旱地变“水田”。

  “种地省心多了。”冬闲时节,一些村民仍然在感叹,没想到用了新技术,原来靠天吃饭的旱地,现在由专人统一灌水,1亩地1年灌3次,每次用水最多10立方米,产量还多了20%。

  自治区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高宏说,宁夏农田水利建设大量引进节水技术,农业生产已由过去的以人为主逐步向人机结合、以机为主转变,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开始与高科技节水技术融为一体。

  “十二五”期间,宁夏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2万亩,初步形成了“黄河水+沉沙池+滴灌、库井水+蓄水池+滴灌”等根据不同水源节水增效的技术模式。

  借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宁夏干旱区优势特色产业开始迅速发展。据了解,目前,中卫市形成了硒砂瓜补灌、香山北麓枣瓜间作等致富产业,农业生产不断向产业集约化、产品优质化转型,农民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多。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