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江西省南城县:产业扶贫形成发展新格局
2016-01-17 09:24:28
 

  实施产业扶贫,实现从“漫灌”向“精准”转变是提升扶贫成效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江西省南城县大胆探索,针对出现的扶贫对象不准确、贫困原因分类不科学、扶贫路子不对头、扶贫只栽“路边花”等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分析,通过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支撑、以政策为依靠,做到重点扶贫与全面扶贫相结合,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相结合,把准脉、开对方。

  种什么养什么听群众说

  春节临近,鸡蛋价格看涨,南城县万坊镇黎家边村蛋鸡养殖户陈春财近期赚了个盆满钵满,瞅着这么好的收益,他又四处张罗准备再扩大产能。而在几年前,因为没有找到适合的产业,家境贫困的陈春财在致富路上一直走得坎坎坷坷。

  黎家边村村支书刘金水告诉记者,黎家边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因为人多田少,很多人家的日子都过得比较紧巴。村里在帮扶脱贫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如引导村民种过槟榔芋、养过猪,砍过树、办过板材厂,几经摸索,最后都没有形成产业。后经村民代表讨论,黎家边村在选择脱贫产业时,把目光瞄准正在蓬勃兴起的蛋鸡养殖上,并率先成立了全县首家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此,县扶贫移民局还专门派技术人员到村里蹲点指导,并帮忙联系订单……经过大家齐心协力,黎家边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县重要的蛋鸡养殖基地,全村蛋鸡存笼数量达20多万羽,销售到浙江、福建等近10个省市,年产值超过400万元。

  “过去上面说搞什么就搞什么,农民积极性上不来。现在听农民意见,让农民做主,政府只给政策,效果大不相同。”刘金水深有感触。通过把“话语权”交给群众,如今,在南城县涌现出与黎家边村一样的产业扶贫村还有40多个,形成了以蛋鸡、板栗、大棚蔬菜、水产养殖等为主导,其他产业并存的产业扶贫发展新格局。

  帮什么怎么帮扶到“根”上

  记者前往新丰街镇田东村采访,沿途经过的水泥路平坦顺畅。镇干部吴应福告诉记者:“3年前,因村里没通公路,农户家生猪出栏价格都比其他村低两三角钱,村民很无奈。”

  了解到村民的难处后,挂点帮扶该村的南城县交通运输局及时与乡村干部商量对策,制定村里道路修建方案,并很快完成了全长5公里的水泥路建设,惠及沿线5个村小组,共计1000多名群众。“路修通了,村民生猪养殖的积极性更高了,如今村里60多户养殖户通过发展生猪养殖‘钱袋子’鼓起来了,实现了脱贫致富。”吴应福说。

  帮什么、怎么帮?必须用真心、出真招。南城县在扶贫攻坚中改变过去单一的给钱给物“输血”式扶贫做法,着力提高“造血”功能,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在具体操作中,该县按照城乡共建原则,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梳理,通过“结对子、送点子、扇炉子”的做法,确定项目攻坚重点,在资金、技术、设施上进行帮扶,发展高效农业项目,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仅去年,该县就完成示范村建设项目36个,新建及维修水渠17.34千米,新建及维修水陂7座,新修公路56公里,其中水泥路30.36公里。

  里塔镇厚源村过去信息闭塞,蜜橘等农产品销售困难,为了帮助该村早日摆脱这种困局,挂点帮扶的县文广局投入资金2万多元为村民接上互联网线,解决了信息不畅的问题,让村里的农产品“触网”飞到了山外。

  “路边花”“野百合”花开并蒂

  小寒时节,板栗已经全部下树,但来到大山深处的南城县板栗种植第一村——龙湖镇王坪村,现代化的冷藏库内,当地果农正忙着将色泽鲜润的板栗打包运往全国各大市场。村支书席明根告诉记者:“目前全村发展板栗面积1500余亩,户均收入2.4万元,是‘一村一品’专业村。”

  近年来,由于考虑到示范带动效果,而扶贫资源又很有限,有时难免出现种好“路边花”却忽视山旮旯里“野百合”的点面不平衡现象。位于大山深处的王坪村因距离县城六七十公里,地处偏远,一些扶贫项目难以落到头上,村民贫困问题成了“老大难”。自产业扶贫攻坚战打响后,该县把加快像王坪村一样的边远山区脱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精心制定预案,努力在提高农村生产能力、壮大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促进农民长效增收。截至目前,该县已在边远山区的梅溪村、沙坪村、王坪村等建立制种、西瓜、板栗等生产基地20多个,为边远地区种养农户解决场地问题12件,协调贷款300多万元,提供购销信息100余条,扶贫产业覆盖了边远贫困地区七成以上的农户。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经济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