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君李成祥陈德刚
在黑龙江垦区北安管理局,党员干部不仅是群众的贴心人,还是一个魅力四射的群体,他们通过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等方式,解民忧,聚民心,帮民富。
一年来,北安管理局30个党委,420个基层党组织,12000名党员干部及骨干群众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进区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一件件好事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滋润着广大群众的心田,赢得群众的交口称赞。
面对面
解民忧聚民心
二龙山农场261名党员干部联带困难户、低收入户、低保户、受灾户、残疾户等重点户367户。第三管理区主任李锋联带的重点户刘玉华患有脑梗,儿子因心脏疾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家庭生活困难,在承包土地时没有资金,李锋主动帮助贷款5万元让她承包土地。
龙镇农场“五字连心”群众工作机制成功实现了五个步骤步步深入、五个环节环环相扣,联出了新气象。这个场第三管理区第二居民组退休职工董少司,今年72岁,生活极其困难,2013年居民组拆迁后,无经济能力在场部购买楼房。管理区得知这种情况以后,党支部书记张元波和三区二组组长陈容强与农场相关部门及开发商沟通,帮助他按揭贷款购买农场中心小区二楼住宅。老董对帮扶他的党员竖起大拇指。
建设农场17个党支部,814名党员,组织成立了4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61名大学生“携手同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一助一”、“多助一”形式,对辖区特困、孤寡老人及残疾人等社区弱势群体上门提供帮扶等便民服务,搭建起社区党员和普通居民之间的连心桥。
手拉手
多路并举帮民富
党员干部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实施分类精准扶贫,带领群众发展食用菌栽培、大鹅经济等,拓展职工增收空间。
赵光农场第六管理区贫困户陈鸿开,几年来一直不务正业,以酒为伴,陈鸿开成为党员李晓宇的联系户,李晓宇积极为他寻找致富项目,筹措资金,并作为担保人申请无息贷款4万元,帮助购进山羊120只,通过一年的精心养殖,当年创利3.8万元,基本实现脱贫。
龙镇农场大力发展经济,助推小康进程。这个场第四居民组养殖户张玉华发展大鹅养殖,场工会把他列入扶持户,为他解决资金三万元,购买鹅雏8000多只,利用草塘进行饲养,成活率在90%以上。入冬时节,以每市斤8.50元的价格卖出,纯收入10万多元。
格球山农场党员陆强帮助居民冷杰发展生猪养殖,他积极与畜牧、土地有关部门沟通,申请办理了林园养殖小区土地审批手续,帮助建成了一栋600平方米的猪舍,现在630头猪已经入住,走上了规模养殖之路。
2015年,这个局党员干部的坦诚相见和真心实意,使困难职工家庭年收入基本达到2万多元。
心连心
零距离服务促增收
帮群众致富,关键在怎么帮,这个局给出的答案是:“帮”思路、“帮”项目、“帮”产业、“帮”技术、“帮”信息,在“五帮”上做文章,促进了职工群众增产增收。
2015年秋,面临市场粮价低迷,这个局各农场骨干群众带领种植户看准市场变化,采取地头、晒场销售等多种措施,实现好粮卖好价。党员干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创办粮食烘干仓储项目,推动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为职工增收搭建平台。
赵光农场第六管理区骨干孙淑英,2014年发起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内共有联带户286名,经营耕地7500亩,今年在原有经营规模的基础上,她组织合作社成员共同出资300余万元新建玉米烘干塔一座,日处理烘干能力达700吨,新建大豆精选塔一座,日处理能力150吨,按照出资比例参与利润分配,人均收入达3万元。
红色边疆农场一区四组职工刘文臣有文化,脑子灵,懂经营,他不但是家庭农场场长,还是果蔬大棚种植大户,每年纯收入都在20万元左右。自从他当选为群众骨干,更加积极为家庭农场种植户跑前跑后,从无怨言。他还经常组织葡萄种植户现场传授栽培技术,并以微信的形式及时向种植户传送管理信息。职工们看到他们忙前忙后,人变黑了,也变瘦了,不禁感慨道:“刘文臣真是我们的知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