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展望2016年书画市场
2016-01-14 02:38:00
 原标题:展望2016年书画市场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是金融界常讲的马太效应。2015年,中国书画市场也上演了马太效应:一方面,普品书画行情跌入谷底;另一方面,近现代精品书画却一改持续两年的颓势,表现抢眼,出现了好几个亿元品种,5000万以上成交的更不鲜见,而这种情况让人们对新一年的艺术市场行情,又多了一份憧憬与期待。

  市场泡沫即将破裂

  2015年春拍以来,北京、上海等地很多家中小拍卖行相继传出暂停拍卖的消息,而大拍卖行为节省开支也准备缩减拍卖规模。不少专场在拍品数量上有所减量。有经营者抱怨:“这种形势下,一场拍卖会下来,连租场地的成本都收不回来。”

  不仅仅是开局不利,2015年全年书画拍卖场上不少中低端拍品的成交价跌破三位数,成交率也较几年前有所下降。

  据了解,有一部分公司2015年书画专场成交率能达60%以上已属不易,许多专场的成交率甚至连50%都达不到。

  很显然,中国书画市场在2015年进行了新一轮的挤泡沫过程,2016年书画市场是否还有机会,令人充满期待。

  其实,任何一个事物总有其临界点,书画作品也不是一味地上涨或无止境地暴涨,一旦其在某一时间段价格上涨到临界点,其利润和未来的投资预期幅度就会被挤干。书画市场里,艺术价值低而市场价格奇高的作品就属于这样的泡沫,他们在低端、高端拍品市场中同样大量存在,危害不浅。例如许多不工于技艺却善于标榜的所谓“大师”,其作品价格就在最近一两年遭遇了滑铁卢,尽管有个别“强硬派”仍在苦撑局面,但已是强弩之末。

  上乘之作脱颖而出

  当一戳即破的泡沫和铺天盖地的炒作原形毕现后,妄图通过投机书画一夜暴富的梦想破灭,有些人还不幸沦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甚至因此出局。当人们以为中国书画市场将会就此消沉时,一些名家精品却脱颖而出,其价格表现十分抢眼,其受宠程度更是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在2015年中国嘉德春拍中,诞生了两件亿元作品: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以2.79亿元的天价成交,李可染的《井冈山》以1.26亿元高价成交。2015年11月,李可染的一幅《万山红遍》再度以1.84亿元拍出,李可染成为了2015年内唯一一个作品两次过亿的近现代书画大师。

  得益于二三档画家作品难以再上高价位区间,真正的实力拍品终能变得“恒强”。

  2015年,名家精品尤其是红色经典作品已成为提振市场人气的风向标,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和《井冈山》作为新中国红色经典的代表作,具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它的出色表现为2016年上拍的名家书画平添了一份底气。

  拍卖行改变策略

  2015年春、秋两拍中低端拍品所占比重仍较大,市场整体拍卖价格不高,且流拍现象较严重。针对不利因素,一些拍卖行采取精简拍卖专场的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北京华辰在2015年春拍中缩减规模,专场数量从2014年春拍的12个缩减至5个,虽然规模缩减,但其强调书画精品的占有率,所以一些特色专场仍受到藏家的追捧,成交情况良好。

  从2015年春秋拍拍品征集过程来看,不少拍卖行大幅提高了征集标准,以求降低流拍率,从而吸引各类买家尤其是大买家的兴趣。被称为内地书画风向标的中国嘉德秋拍大观夜场继续秉持“以学术引领收藏”的理念,在2015年推出的代表作品有潘天寿的两件博物馆级巨制———作于1961年的《朝霞》与作于1964年的《劲松》——它们均是潘天寿进入艺术创作高峰阶段的作品。嘉德此举受到了买家的大力追捧,两件作品皆以高价成交。

  有研究报告指出:根据国际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达到1000至2000美元时,艺术品购买力启动,收藏艺术品将成为一个家庭的投资手段;而达到8000美元,艺术品市场将进入繁盛期。中国截止到2014年底,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的城市达到82个,这就意味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已步入稳定的繁荣期,也令人对2016书画市场充满期待。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政协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