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月10日电题:山东农民为何愿意将1000多万亩土地托管?
新华社记者罗博、张志龙
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4个省份之一的山东,近几年探索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农民情愿将1000多万亩土地托管。
3公里土地托管圈破解“谁来种地”
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山东58%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三分之一的村达到70%以上,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已超过40%。与此同时,新型农业主体不断涌现,全省三成左右的耕地实现流转规模经营。
记者采访发现,一方面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另一方面大规模农业很难做到灵活精细的管理,这些都让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日益迫切。高密市种粮大户岳梦羲近几年陆续流转了大牟家镇、阚家镇一些村3000多亩地,种植粮食和蔬菜。她说,由于规模过大、用工太多和农机设备缺乏,管理成了问题。
直到去年,距离岳梦羲流转农地几公里外“初家为农服务中心”的出现,才解决了难题。负责人仪亮说,中心主要给散户和农业新型主体提供测土配方和智能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贮藏或冷藏加工、庄稼医院、农民培训等6项服务。“简单说就是帮他们把地里的活干了,后续的晾晒、收储也省心了。”
山东省供销社主任侯成君表示,目前全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为农服务中心673处,托管范围已从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拓展到棉花、花生、土豆等经济作物,服务规模化已显现出普遍生命力。
节成本增效益解决“地怎么种”
不少农户反映,农业规模化生产如果一味依靠土地流转容易出问题,一方面地租年年增加,有的偏远山区土地流转租金甚至高达每亩千元,种地收益减少;另一方面,如果管理不能跟上,赚钱并不容易。“关键地要是收不回来,能找谁去啊?”章丘农民高恒彬说出了不少农民的担心。
而土地托管服务既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也让农业生产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潍坊市种粮大户付家礼算了一笔账,原来散户每亩小麦成本大概880元,规模化后犁地、农资、用工都能够省出15%-20%,再加上规模化种植土地整理增加的面积,一亩地托管后在产量相同情况下一季小麦能多收入300多元。而其他经济作物,比如土豆,经测算后每亩年收入增加700多元。
山东省供销社目前托管面积已达到1310万亩,完成测土面积1124万亩、智能配肥1034万亩、飞防作业111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均减少20%左右。
高密农业龙头企业望乡食品集团日产1300多吨面粉、面条,年销售额近9亿元,年需要大约60万亩小麦为其支持原料。供销社托管后与其合作,既保证原料供应,又解决小麦品种不一、筛选困难等问题,实现共赢。
实现农业现代化一条新路径
山东探索的“3公里土地托管圈”和“为农服务中心”模式,则是通过规模化服务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径,探索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困扰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
山东省供销社利用自身组织完整、网络健全等优势,通过“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方式有效解决了耕地闲置、经营粗放等问题,同时还打破地块和家庭的界限,用服务规模化实现了农业生产“统”的突破。依靠村委组织散户土地,也让村集体告别空心村,有了集体收入。
“安徽小岗村开始的土地改革解决的是吃饭问题,机械化等技术革命无法实现,托管、流转解决的是农业现代化问题。托管比流转的优势在于没有割裂农民与土地的联系,还能避免高流转价格带来的非粮化问题。”高密市委书记范福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