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戴上特制眼镜,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走进书中的场景。
昨天,素有书业“风向标”之称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在老国展拉开帷幕。今年,由于时事和国内外环境的整体影响,现场发布活动中,“中国风”的新书增多,并且,不同于“百家讲坛”巅峰时代的传统文化热,这批新书在选题方向、表现方式等方面更加多元化。而书业在互联网时代搭载新技术的趋势也有所凸显,比如在增强现实(AR)技术普遍流行之后,虚拟现实(VR)技术的亮相也在现场引发关注。
冯骥才新创小说讲述“俗世奇人”
名家新作一向在订货会上引人注目。昨天,著名作家冯骥才携手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新书《俗世奇人》(足本)。一向致力于传统文化抢救和传承的冯骥才,在该书中以清末民初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都讲述了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创作素材多收集于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该书不仅收录了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泥人张》、《好嘴杨巴》、《刷子李》等作品,又增加了冯骥才新创作的《神医王十二》《燕子李三》《黄金指》等18篇短篇小说,共36篇,冯骥才还亲自绘制了39幅漫画插图。该书有中国传统小说的形式与风味,冯骥才说道,中国传统小说是先有故事,后有文学性描述,他还希望通过人写出城市的特点。
余秋雨散文新书集中思考中国文化
著名作家余秋雨携手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新书《余秋雨散文》,并在订货会的“大家读好书”活动中,讲述自己的创作。他说道,这本书是集合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他出过很多书,他对文化的思考最凝练地集中到该书的200多页中。他30多年的创作,不仅是对某一种文体的实践,而是整体思考他与脚下的这片土地、与历史的关系。
赵无极讲学笔录思考东西方艺术
中华书局在订货会上推出的《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一书,也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在油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该书以著名旅法华人画家赵无极198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所办绘画讲习班笔录为内容,编者、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孙建平,就是该班的学员。孙建平说道,赵无极在讲学中把自己的经验,发自肺腑地讲给学员们。他在介绍西方学到的东西的同时,多次强调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进来。他多次讲到要在西方油画中发展自己的东西,比如画画要有自己的呼吸,涉及中国画的留白、气韵等。
《佳偶天成》趣谈中国古代婚俗
何谓“三书六礼”?为什么未出嫁的女子称为“待字闺中”?为什么称富有或高居要位的夫婿为“金龟婿”?中华书局推出的《佳偶天成》一书,打造内地首部趣谈古代婚俗的彩色图文书。该书作者李美贤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推广工作30余年。该书以探本溯源为旨趣,追溯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由来及起源,并附设典籍出处作为解说依据,搭配多幅故宫、敦煌研究院珍藏精美婚俗图片,希望让读者在饶有兴味的故事中,了解中国婚事习俗的起源。
■现场
虚拟现实带读者走进远古世界
订货会现场,北京出版集团推出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的儿童科普读物阅读体验。戴上特制的眼镜,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就能走进书中的场景,引发不少参观者的关注。
该集团旗下的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大开眼界恐龙世界大冒险”丛书。出版方介绍,该书被称为“第一部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的启智类科普读物”,通过儿童科普绘本,由故事引入一个穿越后的远古世界,进入一个“真实”的恐龙野生动物园,讲述恐龙的生态知识。据介绍,其自主研发的“大开眼界”应用平台上的VR内容体验,由12至13个恐龙世界的虚拟实境组成,读者可以戴着VR眼镜,近距离观看恐龙的活动。未来还将开发星空等场景。
另据介绍,北京出版集团以28个展位,专设“品读北京”形象展示活动区、人文·生活馆、少儿馆、文学馆、时尚艺术馆和教育馆6个专题展区,携1000余种新书整体亮相。展台设计力求突出北京特色,彰显文化内涵。其中“品读北京”主题形象区,以展示“京味文化”图书为主,包括历史古迹、文化与民俗、京味文学、新北京建设等方面。
北京晨报记者 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