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彭磊、通讯员李立学、董利、付磊磊)只要肯干事,十类扶贫项目自己选,这是天门市渔薪镇为精准扶贫对象提供的“私人订制”。4日,当地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这项措施一年为该镇1/3的贫困户找到了“饭碗”。
十类扶贫项目,包括特色产业、安全饮水工程、危房旧房改造、基层组织建设、教育扶贫、村庄道路建设、农贸市场建设、文化扶贫、电力扶贫、科技扶贫等项目。
半年前,灰市村的王春英和李国伦分别选择不同的订制项目:王春英有劳动能力,如今靠种西兰花、松花菜等特色蔬菜,承载起一家人的希望;李国伦由于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将自家1.9亩田流转给合作社,进社打工赚钱。
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刘利民介绍,该镇通过市场化运作,成立了快乐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投资250万元,流转土地90亩,新建50个高标准钢构大棚,通过带动扶贫对象参与特色种植增收。
在蔡庙村,因儿媳身患重病陷入困境的周珍喜也找到“饭碗”——村里专门给贫困户留出3个保洁员岗位,当了保洁员的周珍喜有了固定收入;朱又山精通服装加工,去年村里为其争取了2万元贷款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如今他已还清贷款,实现脱贫。
蔡庙村党支部书记姚忠堂说,因人制宜,十类项目最终被细分为合作社带动、村级设岗、信贷扶持、帮扶就业等措施。“只有让贫困户有了‘饭碗’,脱贫才能持续、长效。”他说。
据悉,渔薪镇所辖34个村共有贫困户1686户,贫困人口4916人,8个村是省级贫困村。该镇提出,到2017年,该镇贫困户、贫困村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