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绿色经济化茧成蝶
2016-01-07 06:08:57
 

  绿色经济化茧成蝶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发展侧记

  蒋敏华 叶颖 周宪彪 蓝晨

  原生态公园清风徐徐,乌引干渠水声潺潺。虽然已是寒冬时节,但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却依然绿意葱茏。傍晚时分,50多岁的市民张琴出现在凤凰湖公园,这是她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之一。每天晚上6点半到9点半,只要没有下雨,张琴都会赶到这里跳舞,生活平淡无奇却又幸福满盈。

  就在不远处,从工厂透出的灯光犹如满天繁星,车间内的机器正在不停歇地创造财富。一边是生活之乐生态之美,一边是产业新城投资新地,这两者竟如此和谐地共处同一片蓝天之下。

  这是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挂牌成立四年多以来,以绿色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向绿色低碳经济华丽变身的不懈努力的结果。绿色,既是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最亮丽的产业因子,更是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纵深发展的“核动力”。一部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史,其实就是衢州绿色经济的发展壮大史。

  绿色驱动,激发创新活力

  胡增仁是浙江康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前几个月,老胡忙得不可开交,电话打到耳根发烫,前来洽谈的客商一批又一批,还要像空中飞人一样往返于衢州和上海之间。

  从传统国有企业改制到民企,多年来,浙江康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有25个药品批文。“放到全国的大环境里,咱们企业在行业里还是太小,科技力量有限,新产品研发力量也有限,再不创新,企业就会后退。”胡增仁说。

  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胡增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突围才是唯一出路。从传统制药企业迈向生物医药企业,浙江康德走上了一条“突围”之路。

  如何创新突围,这是摆在胡增仁面前的最大现实问题。实现科技的创新升级有多种路径,但由于制药行业的开发周期较长,对于新药研发而言,资金和时间风险都是极高的。胡增仁选择了两条路:引入研发中心,引入智囊团。

  如今,在上海(衢州)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园内,由浙江康德投入1500万元创建的浙江柏拉阿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将来自大洋彼岸的创新科技——肝靶向技术,进行成果转化。目前,柏拉阿图医药科技在中科院的指导下,现已云集国内十多位生物医药博士后。“现在国内已有11个省份开始研发靶向技术这个生物新科技,按照现在的研发速度,我们的生物医药产品有望在今年正式用于临床。”对未来的市场前景,胡增仁充满信心,看到了突围成功的希望。

  康德药业的转型,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环境下,集聚区企业通过创新寻求突围路径的一个典范。上海(衢州)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园建立的初衷,就是要促进集聚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构建低碳、高效、包容的绿色产业体系,从而实现集聚区工业的绿色转型。

  为推动企业转型,集聚区自成立以来不断进行探索,成效显著。近年来,集聚区以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以“绿色”引领产业发展,通过引进、培育和提升改造,积极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之路,形成了以氟硅新材料为主导,特色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化工、装备制造等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步发展的产业格局。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发展。集聚区还不断推动传统企业自主创新,通过绿色发展“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元立集团通过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拉伸产业链,以气带电、余热发电、余压发电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整个循环经济年创效益达10亿元以上。

  集聚区还不断加速老旧工业区升级改造,主动帮助企业撮合,通过“腾笼换鸟”等手段,让“绿色”企业唱主角。以绿色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实施“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打造新型绿色产业园区,使之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载体,推动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与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等五大产业集聚发展。

  2015年1~11月,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13.4个百分点以上,新产品产值率高达36.2%,比2014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完成24.3亿元,同比增长74.1%。

  绿色集群,建立大产业链

  通过延伸绿色产业链,成功打造绿色产业集群优势,并提供绿色产业相关配套服务,这是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近年呈现出来的一大成果,同时也成了吸引绿色企业落户的制胜法宝。

  氟硅新材料是集聚区集群优势最明显的特色产业。近年来,集聚区紧紧围绕这一产业链,不断提升招商项目质量,实现产业升级、产业链延伸,最终形成氟化工、有机硅、无机硅三大绿色产业链,并形成年产值300亿元大产业集群。

  “短期来看,我们急需大项目。但绝不拿金币当铜板用,决不以牺牲生态来换取发展速度,必须充分发挥生态、土地、政策等综合竞争优势,对不适合项目坚决说不。”集聚区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提升“绿色度”,集聚区坚持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项目作为招商首选。比如节能环保与先进制造业、智能装备与健康产业、电子信息与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与绿色食品产业等,并延伸这些绿色产业链上的招商新项目。引进了豪邦化工、顺络电子、佰利佰瑞等一批高质量的企业和项目,引进更多会“生蛋”的“新鸟”。

  韩国晓星工业园项目正式落户衢州,标志着衢州超10亿美元投资大项目零的突破。除此以外,美国惠普、韩国三星、法国杜亚、光明集团、中兴通讯、海信集团、台湾统一集团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招商对接洽谈中。2015年1~11月,累计新引进项目41个,协议投资额153.89亿元,同比增长131.09%;累计到位资金(含结转)49.82亿元,同比增长10.21%,完成市政府下达的44亿元目标任务的113.2%。其中,完成超50亿元产业类大项目突破,引进超50亿元项目2个,20亿元(含)~5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含)~20亿元项目1个,5亿元(含)~10亿元项目4个,投资1亿元(含)~5亿元项目20个。

  如今,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项目增多,工业、民间投资增速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新产品增加值增幅持续提升,大力发展氟硅钴新材料、节能环保与智能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培育电子信息与智慧、新能源、绿色食品与生物健康三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金属制品、新型建材、高档特种纸三大传统优势产业。

  绿色服务,助力企业落户

  去年5月,康德药业投资6500万元新建的年生产保健食品8亿片(粒)、药品5亿片(粒)、干混悬剂7亿袋的研发大楼项目立项后,集聚区白沙片区服务中心干部安立梅立即帮助“跑”规划、建设、消防等部门,不到10天就“跑”完各项审批。

  针对“服务企业不够、效果不明显”问题,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提出争当全省“最好店小二”。以“态度最诚、路径最优、时效最快、信用最佳、成本最低、作风最硬”等“六最”目标,构建以“一个企业服务网格化组织协调中心、一个企业服务智慧平台、九项为企服务机制”为核心的“119”精准对接企业服务体系。

  一整套的绿色快捷“一站式”畅通审批、要素协调保障、“一对一”常态沟通、问题交办督办和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9项服务机制,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便捷。特别是建立“一企一档”动态信息数据库,将企业需求及时反馈给集聚区工作人员。企业服务中心干部叶文亮从信息库了解到,总投资3.5亿元的浙江佰利佰瑞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急需租用厂房,次日他就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

  把“店”开到企业门口、项目现场,一线问诊解难题,是该区“店小二”零距离服务的创新。今年以来,集聚区每位“店小二”平均一天要跑企业、项目近10家。

  集聚区干部王昌信深入现场,当了解到中建材衢州金格兰石英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设进度需要加快时,连夜对项目审批、材料报审等全程包办,加快推进了总投资6000万元的项目,还促使该公司最终把总部从北京搬至衢州。

  “干部争当‘三员’,就能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事情紧迫就办什么事情,不求全求多,只求服务企业需要,有效管用。”集聚区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动动嘴,干部来跑腿,是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店小二”的真实写照。由浙江方舟硅业有限公司投资1.25亿元的年产5000吨有机硅保护剂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忽略了与厂外蒸气管廊的配套工程。作为服务该项目的“店小二”,集聚区干部徐建勇发现后立即开始为企业“跑腿”:一方面跑到巨化集团公司及时与管廊建设部门联系,把管廊及时铺设到企业门口;另一方面也帮助企业同步做好厂区内的管廊设计配套建设。谈起项目落户集聚区,项目负责人徐继农说:“从项目建设情况看,我们落户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的确是明智之选。”他介绍,初涉化工厂产业,缺乏管廊建设经验,如果没有集聚区干部的及时提醒,项目的内外管廊建设不可能同步到位,企业不可能提前2个月投产。

  目前,集聚区为企业服务“店小二”品牌越来越响。顺络电子公司在全球电感器制造领域名列第三,公司副总裁高海明说:“我们的项目已经先后考察了10多个城市,最终落户到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最吸引我们的还是这里的优质服务。”

  全心全意关注企业,陪企业共同成长、风雨同舟,使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当威盛电子公司遇到经营困难时,集聚区主要领导亲自出马,为威盛电子公司和顺络电子公司“穿针引线”,实现他们在产品制造终端的深入“握手”,促成最后的“双赢”合作。浙江西亚特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年产2790吨电子级电子材料气体系列产品建设项目,根据规定,涉及工业项目审批的各类手续须在项目业主单位依法公开取得土地后,才能正式申请办理。为了使西亚特项目尽早开工,集聚区充分利用项目业主单位获得预安排土地指标到公开取得土地这一“闲置”时间段,即在不具备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条件的情况下,由各职能部门提前介入,为该项目启动模拟审批,使该项目提前3个月开工。

  截至目前,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已帮助集聚区内500余家企业解决涉及融资、招工、人才、科技服务、土地等难题465个,申报各类扶持项目100多个。43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完成2015年度计划的130%,已开工项目41个,开工率达95%;9个省411项目已全部开工,2015年累计完成投资56.1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3%。9个省重点项目,已开工项目8个,完成投资21.4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7%。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浙江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