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让农民种小麦节本增效
2016-01-04 07:19:00
 原标题:让农民种小麦节本增效

  本报记者李竟涵

  “在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是口粮消费量最多、贸易量最大、单产增速最高的作物。为实现稳粮增收,提质增效,2016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小麦高产、节本增效和控水减药减肥开展研究。”谈到自己的新年愿望,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心心念念的还是小麦。

  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小麦生产具有“夏粮丰则全年丰”的重要作用。而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小麦优势产区,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60%和70%以上,商品小麦调出量占全国总调出量80%以上,发展该区小麦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去年降温比较早,11月23日小麦主产区就出现大范围降温降雪,导致小麦提前进入越冬期,以河南为例,比往年提早一个月开始越冬。另外冬小麦播种较晚,积温不够,弱苗比例相对较高。郭天财说:“我们2016年开春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指导农民早管促早发,争取夏粮有个好收成。”

  2015年,不少种粮大户虽然产量提高了,但是因为粮价下降等原因导致效益不好。郭天财说:“目前种植小麦比较效益相对较低,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16年我们将重点围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节本增效进行研究。”

  节本增效离不开单产的提高。“应研发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简化集成技术,提高农民种麦效益。”郭天财说,要在作物茬口配置、熟期安排、种植模式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更适应规模化、机械化作业要求。

  目前,黄淮北部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小麦生产发展最大限制因素之一。郭天财介绍,近10多年来,黄淮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62.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1%,但仍有8000多万亩旱地麦“靠天吃饭”。因此,集成品种、农艺、设施节水技术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该区小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此外,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长,跨越秋冬春夏四个季节,防灾减灾也十分重要。郭天财说,该区域种植小麦要打造高标准永久性粮田,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扩大可灌溉高产稳产田面积,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栽培上按照“灾前预防、灾中防控、灾后补救”要求,强化自然灾害、病虫草害的监测预警,创新应变栽培与灾后补救管理措施。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农民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