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月2日电(记者程群)李专红是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蒙公乡古山小学的语文老师,她家住在学校附近的凌寺村。以前,每天放学后,李专红都要赶回家,第二天早上再赶到学校上课。“很多时间都花在来回的路上,有时晚上也没时间专心备课。”
2014年,蒙公乡古山小学盖起了一栋公租房,学校13名老师每人分得一间30多平方米的单间。李专红告诉记者,如今学校提供了住房,每天晚上都有了充足的时间备课,有时还能和其他老师及时交流分享。“学校还给每位老师准备了一块菜地,做饭的青菜就是自己种的。”
蒙公乡古山小学所在的覃塘区拥有60多万人口,共辖6镇4乡145个行政村,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54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近7万人,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4000多人。近年来,覃塘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不断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要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教师素质是关键。”覃塘区教育局局长曾伟杰说,“2012年至2015年,覃塘区中小学共建成教师公租房、周转宿舍2422套,基本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保障了教师‘教有所居’。让每位乡村老师有较好的住宿环境,有相对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老师们才能留得住、教得开心。”
在工资待遇方面,覃塘区对在偏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分类给予每人每月200元至500元的生活补助,同时再给予每月3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确保乡村老师的收入高于城区老师。
为推进优质学校的管理骨干、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覃塘区探索实行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曾伟杰说:“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6年。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0%和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进行交流。”
贵港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覃胜辉介绍,近两年来,覃塘区教师年调配交流率均在10%以上,共有826人次教师参与了调配交流工作,带动了薄弱学校、偏远乡村学校教师素质普遍提高。
记者采访了解到,覃塘区很多乡村学校中的学生是留守儿童。针对这种情况,覃塘区建立了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防辍”机制,全面实施学籍管理电子化,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流动等方面的管理与监控。
蒙公乡古山小学是一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学生上课实行的是壮汉双语模式。记者看到,在蒙公乡古山小学教学楼一楼有一个“壮药馆”,里面摆放着上百种不同壮族传统民族医药,平时开放让学生参观。在学校还有一块土地,专门用于让学生种植中草药。六年级学生韦晓君说:“通过自己看和学,已经知道10多种草药的种法和功效。”
“根据实际情况,每所学校都形成自身的特色,让学生除了正常的课本学习外,有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曾伟杰说,通过种种措施,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原本总觉得比城里的学生差,现在有了自身的特长,自信心也增强不少。目前,覃塘区城乡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地方是校园。
在大力推进均衡教育的同时,覃塘区也面临男女老师结构不合理、专业老师短缺等问题,覃塘区蒙公乡民族初级中学校长陆国敏说,去年招了9个老师中只有1个男老师,前年也只招到1个男老师。曾伟杰说,部分小学音、体、美、外语等学科专业教师还很短缺。“这些都是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