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盐城谱写兴水新华章
2015-12-31 10:28:42
 

  新华网南京12月31日电(戚轩瑜)“管好一方水,灌好一片地”,水利工程具备“惠民生”和“保增长”双重意义。盐城市水利局探索“五讲三创”改革以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乘势而上,克难攻坚,扎扎实实办好民生水利赢得了民心。

  “逼”出来的农民用水户协会

  “过去,一到用水季节,抢水争水事件接连不断,这就造成大部分农户无奈改种植旱作物。但当地的气候特征‘十年九旱’,又是沙土地质能排不能灌,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的经济发展。”说起三新河灌区过去的“用水难题”,盐城市供排水管理处主任于万超直摇头。

  三新河灌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是名副其实的“地上河”。灌区地势南低东高,连组跨村送水长达10多公里,水源输送途中损耗大,往往是“上游放水、下游出钱,上游淹死、下游干死”。遇到农忙季节,供水不均常常引发抢水争水事件。

  长期用水困难,“逼”出来一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由于地势高耸,一家一户根本无法解决土地抗旱问题,单干用水根本没有出路。当地村民逼急了,“想用水”、“想正常用水”成为大家的共识。就这样,跨行政区域、村民协同自治的三新河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应运而生。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农民用水户协会逐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运作机制,即“五统一”(统一供水服务、统一供水价格、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维修养护、统一人员调配)管理。例如,在水源配送上,实行支渠总量、斗渠流量、农渠时间“三控制”;对劳力外出户,做到定时、定量、定点,分片通知用水户取水,既方便群众,又节约供水成本。

  协会好,向心力高,大家亦以协会为“家”。2014年夏天,西大支渠发生漫水,这对沙土而言,很容易形成塌方倒渠。万港村村民黄兆云发现后,放下手中的事,跑到距家1公里外的机房向管理人员报告,机房人员立即停机,避免了渠坡坍塌的危险。“五统一”的管护制度,不仅让农民自己当家作主参与灌溉管理,而且实现农村水务和农民的“零距离”接触,解决了多年来农村水务管理“主体”缺位问题。

  劳模工作室“技术外包”创效益

  “农民用水户协会”只是盐城市水利局践行“水润盐阜 五讲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目前,盐城市水利局共申报创新创特课题48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水利发展指明了方向,盐城水利的现状需要全市水利工作者创新发展,迎接挑战。水利发展如何迈上新台阶,这是全市水利人必须回答的问题。”盐城市水利局局长嵇红梅表示。

  在水利工作创新发展的难题面前,江苏省“最美水利人”秦以培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我们是24小时手机开机,不分节假日,别人下雨都是往家跑,我们是往防洪闸站奔。”秦以培说道。作为盐城市市区防洪工程管理处的青年骨干,他每天都会观察雨情、水情,不管在哪里,最惦记的就是抽水机泵是否能够随时开机运行,能否及时的排涝。

  在业务上,秦以培刻苦钻研,总结摸索出的“秦以培钢丝绳快速检测法”、 “秦以培制动器123调整法”在防洪处被广泛推广应用,他参与编写的中职教材《PLC应用技术》也已出版发行。年仅39岁的秦以培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视闸如家,曾连续11天昼夜奋战在闸站,在城防一线树立了当代最美水利人形象。

  那么,如何让劳模更好地影响、带动身边的同事,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盐城市水利局因势利导,搭建了“秦以培劳模工作室”这样一个平台。

  “我们不仅建立了一个硬件优良、运转高效规范、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实平台’。还利用互联网,建立电脑终端与手机终端,通过电脑终端进行技术会商,利用手机终端进行交流,建立了学习、交流和远程解决难题的‘虚平台’。”盐城市水利局党委书记陆道如介绍。秦以培劳模工作室成立后,率先提出了“以师带组”理念,构建名师带徒“1+X”模式,以秦以培同志牵头,组建了10人规模工作室名师团队。

  据悉,近几年,盐城市开发区、亭湖区、城南新区等地先后兴建了一批城市防洪工程,但因工管队伍底子薄,新建工程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支援市区兄弟闸站运行管理,共同做好市区防洪面上工作,这支“名师工作组”定期、不定期地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活动。通过“技术外包”服务,工作室名师队伍实战能力既得到了检验,同时又为单位创造了经济效益。

  城乡河道整治见成效

  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根据全市农村河网水系情况,盐城市水利局改变了以往按区域以县、乡、村进行分块划分河道等级的标准,改为按河道规模,实际控制面积划分模式,分为骨干河道、大、中、小沟四级,覆盖了全市农村河道,特别是之前遗漏的圩内生产沟。同时,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地级市农村河道轮浚标准,改变以往河道随机疏浚方式,改为根据河道实际淤积速度和深度有计划的定期轮浚;由疏浚一条河改为线、面、片结合,整镇、整村集中整治,整体推进。

  据悉,在防御2015年第13号台风期间,盐城市区降雨量达60年一遇,而城市排涝标准仅为20年一遇,但市区持续高水位只有5个半小时,没有发生大面积受淹,河道整治作用十分明显。

  同时,盐城市边整治,边建设,边探索河道管护“河长制”、“警长制”、引流换水制、保洁责任制、巡查执法制等刚性约束管护机制。

  截至目前,盐城市区核心区54条(段)、总长222公里的河道,已整治46条(段)、148.8公里,完成投资约16.8亿元;全市农村河道整治已投入资金10.4亿元,疏浚土方6085万方,疏浚大沟127条、664公里,疏浚中沟528条、1567公里,集中连片整治638个村、12485多条小沟。

  若水之变,润物细无声。“如果说以往的水利变革‘被动’色彩较浓的话,那么,下一步水利变革则应避免‘逼停’‘无序’‘缺力’,应以‘主动’‘积极’‘理性’为主题词。”谈及基层水利的变化、创新与走势,盐城市水利局党委书记陆道如如是说。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