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银平
南京市火瓦巷小学近日推出一种新的考评体系:扫地、烧菜、洗衣服等劳动技能,会被计入学生的综合考评。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将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在手册上呈现出来,学校还会在期末组织一次“现场考试”,谁做得好、谁不会做一目了然。
笔者认为,将劳动技能列入小学生综合考评,真是太有必要了。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和生存技能,是教育最起码的目标和职责。我们曾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当作对教育的宏观性要求,但在现实中,生活、生存技能教育却一直不够理想。甚至有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买火车票回家,有的博士生不会炒鸡蛋,等等。这些学生虽然是知识技能方面的佼佼者,可在生活能力方面显然有所欠缺。
其实,生活、生存技能教育不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教育者和学校重视,能开展相关技能教育,比如让学生学做饭、学简单的手工活等,学生的生活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遗憾的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教育考核的约束,再加上高考“分数挂帅”的压力,许多学校要么对生活、生存教育不闻不问,要么敷衍了事。与此同时,不少家长一心打造“高分孩子”,对孩子的一切家务活儿完全代劳。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难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技能。
生活、生存技能短缺的负面效应,短期内也许看不出来。但如果等到孩子成年时,这种能力缺失的危害便会显露无遗,而且难以弥补,并对一个人事业、人格的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从国家的层面看,如果青少年普遍生活能力不足,对民族未来竞争力,也将产生一种无形的抑制。
其实,教育部早在2004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将生活教育正式纳入“新课标”。这既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也是一种方向性、战略性要求。南京市这所学校的做法,就是对这项措施的积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