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8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法国华侨华人企业在经历了20几年的大发展后,随着世界经济的低迷,市场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华商发展也进入缓慢期,一些强势的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前几年华商谈到转型升级话题还主要是对国内的转型升级的“随声附和”,而今天却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瓶颈”。
寻找新的行业、新的出路固然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那么,传统的进出口行业、餐饮行业还有没有出路?事实上,还是有发展潜力的。
振兴中餐:既要新菜品,也要新平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既然是天,它不分朝阳夕阳,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产业。中法又都是美食大国,中法两国人民对美食有着特殊的偏好,那么这个产业永不会停顿。12月9日,欧洲时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文章,“未下指尖、却上舌尖,”讲的是法国奢侈品牌已开始大举涉足食品业,从美感向味觉挺进。这说明,饮食业还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产业。
目前中餐业遭受诟病的是,由于烹饪方法不同,以西餐标准订立的卫生标准体系常常会对中餐诘难,认为不符合卫生标准。另一方面是,餐馆的同质化。虽然中国菜系丰富,品种众多,但在法国由于缺乏厨师,大型餐馆、外卖店的菜品都相差无几,因此缺乏吸引力。再就是餐馆扎堆的现象明显。
有些人一看别人在这地块开个中餐生意好,立刻在其附近开一家,菜的品种基本差不多。有的还要开上四家、五家,客人是有限的,这样客人的分流,肯定造成生意下降,然后又陷入竞相压价的怪圈。让利润空间大大缩水。最后,导致菜品下降,客人怨声载道,生意难以为继。
近年来,一些留学生凭着头脑灵活、反映快的特点,新增开了一些特色菜馆,虽然店面小,却是生意红火,但是目前这些餐馆的食客大多以华人、留学生为主,限于人力、物力、财力,难于扩大经营。相比这些大奢侈品牌的跨界之举上,所花费的力气,显然目前中餐业还缺乏创意和创新。
针对这种情况,以团结亚洲餐饮同道为目的的法国亚洲餐饮联合总会就与近日刚刚改名的世界中餐业联合会联手,希望在培训厨师、推出新菜品等方面合作,提高法国亚洲餐饮同业的技术,从而提升餐饮品质,打造中餐品牌。
而以在欧洲传承中华饮食文化,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交流和商业合作,扩大中国烹饪在世界上的影响,提高中国餐饮和中餐厨师在国际上的地位,密切国家和地区之间烹饪界的联系与合作以及弘扬中餐传统烹饪技艺为己任的法国国际烹饪协会,也紧密与中国烹饪协会合作,希望通过各种美食活动,同样提升中餐的国际声誉,苏州中餐的新形象,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旅法华商参加中欧企业家峰会发展论坛,探索华商新出路。(欧洲时报记者黄冠杰 摄)
商贸“逆行”:从进口变出口
针对进出口行业,从业者张常豹分析,情况并没有那么糟。衣食住行,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华人从事的进出口行业大多与此相关。目前是市场供求出现了矛盾。这是任何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存在的问题。
当初,大家纷纷投入这个行业是因为其获利大,现在市场饱和了,优胜劣汰,一些企业就会慢慢被淘汰,或者从业者自动退出,这样供求又会慢慢找回平衡。这些行业不是没有需求,只是供大于求。被市场选择的留下来的企业还会发展。那么,令一部分人就需要找到新的出路。对于华人的下一代来说,他们的选择面就更广阔,可以选择创业,也可以继承家族产业,那么也可以从事其他行业。
张常豹认为,华商有无限的创造力,车到山前必有路,办法总比困难多,华人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部分华人进出口企业已经从“进口”转为“出口”了,比如向中国出口红酒、服装等,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力造品牌:好商标不怕竞争
华商也通过融入已有的品牌打造自己的竞争实力。如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池万升就注册了“KATANA”商标,做起自己的品牌,并在业内赢得了一定声誉。
但一个经典的品牌需要百年时间来打造,时间是资本。为此他购买了法国一家真皮产品的商标“GERARDHENON”,这是一个创立于1937年的品牌,现在已经在他的手里发展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品牌了。
法华工商联合会名誉会长、法国卡乐皮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学铭也是在自己创立“卡乐CARO”皮包品牌的同时,以敏锐的眼光买断了“elite”箱包商标所有权,自行设计生产的箱包行销欧洲,成为箱包行业的佼佼者。现在他旗下有几个品牌在经营,每个品牌都经营得有声有色,在业界享有很好的声誉。
现在,他还做起国内品牌的欧洲代理商,向法国及欧洲推销中国的品牌产品。他认为,过去,我们多是做中国的低端产品的出口,一方面是那时中国的品牌很少,在西方没有市场,西方人对此也认识不足,二是华商没有这样的实力,推出的产品可能没有市场。
现在中国也有高端产品,华商也有了自己的经营渠道和独特的市场,有了市场占有的能力,而且随着中国文化在欧洲越来越具吸引力,充满东方意蕴的产品也会越来越在西方受欢迎,在西方的很多品牌中就有越来越多的东方因素,他相信这里面发展潜力巨大。
也有部分华商认为,只要端正心态,去国内发展的机会还是很多的。重要的是去除暴发户的心态,中国进入了理性、平稳的发展形态,靠畸形产业一夜暴富的想法不能有了。如果认真总结自己的优劣势,懂得扬长避短,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和地方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2016年,对于华商来说,很多人预测,还将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各种矛盾将在这一年中集中显现。但我们相信这将是黎明前的黑暗。我们相信华商的智慧。用一句诗人的话就是:“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