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2月27日电(记者李鲲)2015年末,京津冀地区频频拉响大气污染红色预警。作为应对大气污染的重大战略措施,2015年三地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生态共建提升到新的高度,采取立法、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保护环境,在治霾等大气污染方面联防联控,持续用力。
【多措并举遏制雾霾】
继上一年大风和停产带来的几次蓝天白云在京津冀地区居民的各种社交软件中“刷屏”后,以经济、立法以及科技手段治霾成为三地2015年治霾的主旋律。
3月起,北京在全市范围内征收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扬尘排污费。天津今年出台《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及有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配套文件,使得每种情形应该如何处罚、罚款多少有了明确依据。河北将科技治霾“双百”工程列入全省2015年10大科技工程之一,组织30项重点技术研发和30项先进成果推广。
上半年,北京PM2.5累计浓度为77.7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5.2%,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共88天,同比增加9天;天津PM2.5浓度为7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4.3%,空气质量达标95天,同比增加11天;河北11个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7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3.3%。
然而,在空气质量变化渐渐得到百姓感受和认可之时,年底雾霾的红色预警却又在这片大地上屡屡响起。
12月8日,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时隔不足10天,雾霾再度向京津冀来袭,19日至今,北京再次“红了”,天津“红了”,河北省的廊坊、邢台、邯郸等地也纷纷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应急响应。
【协同行动发力治霾】
尽管京津冀多个城市市区已完全或基本取消了供热燃煤,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魏复盛院士说,从这次雾霾来看,农村散烧煤的污染比较严重,没有得到控制。“农村烧1吨煤比火电厂清洁燃煤50吨排放的污染物都多,因为它没有任何治理措施。”
就像农村与城市无法完全分裂一样,大气、水体的流动性造成其污染不以区域行政划分为界。“十面霾伏”的状况模糊了人们的视线,然而,整个区域共同面临的困境却让京津冀组团发力的环保路径更加清晰。
11月底,雾霾来袭之际,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这个协议签署意义重大。原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表示,以统一标准为例,过去由于京津冀三地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保指标不统一,经常造成污染项目在三地内部转移,对区域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一样的,统一环境准入门槛后造福的将是整个区域。
同时,“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正式启动,三地成立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开展三地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排查与处置跨行政区域、流域重污染企业及环境污染问题、环境违法案件或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排查与处置位于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内的排污企业;在国家重大活动保障、空气重污染、秸秆禁烧等特殊时期,联动排查与整治大气污染源。
2015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压减燃煤1021万吨,水泥产能150万吨,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推广应用新能源车2.21万辆,京津已全部淘汰黄标车;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南七省区市共完成老旧车、黄标车淘汰62.4万辆,完成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升级改造1595万千瓦。
【重现蓝天白云任重道远】
虽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下,生态环保的合作已是三地的共识,但按照魏复盛的说法,我国前几十年的发展环保欠账太多,产业结构调整伴随的环境改善产生效果仍需要一个过程,还难免伴随着阵痛。
2014年,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影响河北省生产总值增速约1.75个百分点,有河北官员表示,今年的影响可能大于去年。包景岭认为,在经济增速放慢对环保来讲是个机遇,要借机提高发展的质量,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梳理历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可以发现,治理模式已经从最初的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发展为对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秸秆焚烧进行综合治理的控煤、控车、控尘、控污、控新建项目、控农等“六控”体系,治理精细化趋势明显。
2015年,修订后的环保法开始实施。同以往定额处罚不同的是,修订后的环保法加大了对环境违法的处罚力度,实施按日计罚。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