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贵州:“水上蔬菜”拓展库区渔民“绿色”增收路
2015-12-26 11:09:13
 

  新华网贵阳12月26日电(记者熊俊、陈嫱)就在今年,渔民王兴元的养鱼场里多出一块“菜地”,里面种着当地人十分喜爱的空心菜,还有两株1米多高的菖蒲。王兴元说,这是一块不接“地气”的特殊“菜地”,因为它建在水深十余米的万峰湖上。

  万峰湖位于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交界,是一个水库型人工湖泊,王兴元原来就住在水库淹没区的黔西南州兴义市巴结镇中心村。村子被淹没后,大多数移民的生计由陆地转到水上。直至今日,中心村仍有100余户人家靠养鱼为生。

  “刚开始只是试着种点薄荷自己吃,管得少,不用施肥,吃着放心也省心。”王兴元说,“在水上种菜,只需要扎好竹排,不用管太多,也能长得很好。”

  在万峰湖库区,像王兴元这样在水上种菜的渔民有五六户,他们大都是在看到库区水上蔬菜种植实验基地的成果后,下决心试一试的。

  在水上蔬菜实验基地,记者看到,3000多平方米的“实验田”被分割成大大小小十几块,每一块里都种着空心菜、水芹等蔬菜,鲜绿的色调与湖水形成呼应。

  这块特殊“菜地”是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项目。黔源电力流域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申剑介绍,2014年4月,为解决库区水环境污染和移民后续发展问题,这家公司开始在北盘江董箐电站库区实验水上蔬菜种植,利用低成本人工生态浮床栽培可食用的水生蔬菜;之后,又联合兴义当地农业科技企业,将实验基地转移到网箱养殖更为普遍的万峰湖。

  申剑告诉记者,库区移民失去土地后,大多仍会留在库区周边变成“渔民”,进行网箱养鱼。“部分库区水域因为过度养鱼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既破坏了水质,也对移民自身的后续发展造成影响。”

  “水质好,养的鱼才好,渔民其实很在乎水体质量。利用水库种蔬菜,通过蔬菜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可以净化水质。”申剑说,“这种方式能解决库区因网箱养殖、城镇排放等原因导致的水体污染问题,还能为库区移民拓展网箱养殖外的另一条‘赚钱’路子”。

  实验基地现场负责人武熙熙认为,在库区进行“水上蔬菜”种植具有推广价值,一是水上种菜无法施肥,管理轻松,蔬菜品质有保证,人工、种植成本低;二是得益于水的流动性,水上种菜可以密植,水面1亩相当于陆地2亩,收益高。

  如今,水上蔬菜受到越来越多像王兴元一样的渔民的关注。“根据今年的种植情况,明年计划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申剑说,“等实验结果稳定后,还要把这项技术转移到北盘江和乌江流域,让更多库区移民享受‘水上种蔬菜’的好处。”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