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如何不让中国传统节日被洋节冲淡?
2015-12-26 03:17:00
 原标题:如何不让中国传统节日被洋节冲淡?

  现在的春节缺少了成群的孩子走家串户的拜年味儿,中元节大家基本没人过,端午节甚至只是为了放假而欢呼……近年来,人们逐渐感觉到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人变少了,节日气氛也变淡了。而另一边则是中国人变着法儿过洋节,不管是什么节,只要是洋节就过。

  圣诞节送大礼!12月17日,离西方人的圣诞节还有一周时间,但北京的多个行业已经在门口打出平安夜、圣诞节的促销广告。复兴路上几家大的商场,不仅在门口建起了大大的圣诞老人和圣诞树,还在门口标出平安夜、圣诞节当天商场打折计划和推迟关门时间等。

  而一些酒店更是打出半价入驻送礼包的广告。圣诞节同样也让电商们觉得又是一个销售卖点和大促销季。于是,网上铺天盖地的关于各种商品打折的广告一点也不比商场小气,甚至有的注明“赔本赚吆喝”的广告词。

  而事实上,据记者调查,不仅仅是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天津、武汉、杭州等一线城市都有相似之处,就连二三线城市,甚至县城似乎都在做着“圣诞总动员”。

  而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只有大陆,在台湾更是全岛总动员,甚至连很多政治人物把圣诞与选举都结合起来,平安夜饭、圣诞糖果、圣诞老人帽等等,都出现在各种选举场合。

  不过,面对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洋节日,两岸也有很多普通民众感到担忧和不解。洋人节就比中国好?同样类似于具有新年意义的中国春节为何逐渐被国人淡化?甚至在一些人眼里,洋人的“鬼节”都比中国的中元节好。

  两岸一些文化学者认为,这样的现象应该反思,如果长此以往,国人在面对诸如韩国注册端午节时,不要再说人家抢了你的节日,因为中国人已经不重视、不过自己的节日了,还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人家呢?

  ■圣诞节热了,中国的春节冷了

  29岁的张晓倩,是一位来自江苏苏北的姑娘。10年前张晓倩考入北京某大学,本科毕业又上了研究生,3年前张晓倩毕业留在了北京。毕业3年,张晓倩连续3年没有再回老家过春节,而毕业前,已经恋爱的她就已经有两年没回老家过春节了。毕业就结婚的她,3年来每逢春节,都是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爸爸妈妈来北京过年。

  24日,为了过好平安夜和圣诞节,张晓倩分别在北京复兴门的百盛商场、公主坟的翠微商厦购了整整一天的物。

  “大概有8000多元的东西,给自己、老公,还有快来北京过春节的父母亲买了些衣服和其他东西。”张晓倩笑言,就是春节,也未必能买这么多东西,“但这几年圣诞节都会瞎买一些东西。”

  为什么选择圣诞节而不是春节购物?张晓倩说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这样,平安夜当天的白天都会购物。加上圣诞节会和家人一起出去吃饭、看电影,如果遇上上班的话,这些活动就会改在晚上。

  谈起还有一个多月就将到来的春节,张晓倩说,其实对春节,这些年好像已经淡了。

  “基本感觉不到什么年味儿了。”张晓倩说,记得自己小时候,每年春节,家里或是邻居总有几家杀猪宰羊的,距离春节还有很多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买红纸写对联,老人就开始给小孩做新衣服了。到了年根儿,大年三十一早总会看到爸爸哥哥到爷爷坟上去送纸钱,女孩子则帮助妈妈蒸馒头做菜,贴对联和挂浪(又叫门吊子),然后是准备中午饭。“在苏北,我们年三十最隆重的一顿饭是午饭,不是年夜饭。”

  而初一一大早,每家除了要早一点起来去井里抢头一桶水,就是每家都会早一点吃饺子。然后按照家族的辈分,长辈带着孩子去给家族的长辈“磕头”。说是磕头,大人们是不用真磕头的,但小孩子们是要真的跪下来给长辈们磕头的,然后作为奖励吧,长辈们会抓一把玉米花,有的家里过得富裕点的会给晚辈一个馒头或包子,小孩子们就会很满足了。

  张晓倩说,“我小的时候,苏北还不算富裕呢,长辈能给一个馒头,小孩子会很高兴,很感激的。”

  张晓倩说,除了由长辈带着去挨个儿给家族的长辈们磕头拜年,也有小孩子们一起挨个儿去给族里长辈们磕头拜年……

  回忆起儿时的春节,张晓倩似乎很留恋,但谈起现在的春节,她脸上又显得有些伤感,“什么感觉也没有,很多人甚至在春节时候选择出国旅游,过去的年味儿已经渐渐远去了。”

  对于现在的春节,张晓倩的感觉就是,“回老家吧,一路上走不动,到处是人潮,连票都买不上。回到了家,老家很多人已经不熟悉了,还有很多儿时的伙伴有的出嫁了,有的外出打工春节就没回来,村子里还是很多老人和儿童。年味儿难以找到了。”

  因为对春节印象的淡化,一些洋节日走进了张晓倩的生活。虽然留恋儿时春节,但张晓倩除了觉得淳朴、有人情味儿外,她其实并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春节,更不知道春节的含义。而对于圣诞节,尽管不信基督教,但张晓倩却知道圣诞节是耶稣的诞辰日,所有西方人都会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都过了。”

  ■中元节大陆过得少,台湾味道浓,但万圣节大陆人却狂过

  一个万圣节,天猫、阿里巴巴就能卖出上百亿货品。但中国人的中元节,大陆人却回避得多,而台湾却很浓重。

  什么是中元节,说到底就是中国人为了纪念逝去的人而设的节气,又叫鬼节。虽然都是纪念逝去的人,中元节与清明节又不同。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又叫七月半。传说这一天阴曹地府放出全部的鬼魂,让鬼魂探亲。这一天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要上新坟。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而固定于这一天。

  在我国台湾地区,过中元节并不只有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而是过一个月。从七月初一开始,凡是在这季节到过台湾的都会发现,无论普通居民还是商铺货店,每家门口都会摆上一个大大的桌子,上面摆满祭品。这些祭品从七月初一一直摆到三十晚上,才会被收走。据台湾当地的老人讲,七月初一摆出祭品就是要早一点让先人知道,不要走错门,到了七月十五这一天,先人的鬼魂会回来享用这些祭品。由于传说阴曹地府对鬼魂放假是15天,到七月三十必须回到地府,所以从七月十五这一天才算鬼魂真正回家,享用祭品,七月三十这一天等先人鬼魂回地府后,他们才撤去桌子和祭品。

  同样为中元节,但大陆民众与台湾做法却有很大区别。大陆更多人不信鬼魂,认为是迷信,所以很多人不过这一天,当然也有一些老人会去先人坟上烧些纸钱,算是祭奠了。也有些人不过中元节并非因为认为是迷信,而是怕提“鬼魂”这个词,所以他们刻意回避。这就是今天大陆很多人对中元节的态度。

  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同是“鬼节”,一些大陆人不过中元节,却热衷于过万圣节。

  万圣节及万圣节前夜来自于天主教对其他宗教的节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诠释。万圣节前夜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Samhain,萨温节),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相信这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被称为“死人之日”,或者“鬼节”。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人们的灵魂也会离开身体,在世间游走,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险。人们会把食物放在门口吸引有主的鬼魂,而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戴上面具。鬼节是一年中很特别的日子,英国人和爱尔兰人在这个时候悼念他们死去的亲友。这些人相信,死去的灵魂会在这一天来到人世间,因此每年10月31日他们燃起篝火,举办盛宴以求好运。

  这几年,每到万圣节,除了各大商场外,电商们也加大宣传力度。一个10月的万圣节,一个11月的“光棍节”,成为电商们发财的好机会。但对于中国大陆很多人来说,中元节一分钱没花过,而万圣节则大肆消费。

  天猫一位销售人员坦言,其实炒作万圣节卖点,也没有特殊含义,只是他们要找几个节点,所以就选择了万圣节。对于万圣节,他相信很多人和他一样,其实根本不懂其含义。

  ■盲从、无知、商家炒作让洋节日大行其道

  记者和多位购物者沟通,试图弄清他们对中国传统春节和其他节日的了解与理解,以及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过洋节日。

  结果在受访者中,一多半人并不知道中国春节的含义是什么,中元节与西方的万圣节有何区别。在受访者中中年人大概占30%,年轻人则占到62%。在谈到过春节与圣诞节选择谁时,其中一多半选择圣诞节,理由是热闹。很多人认为,现在春节已经变了味儿,过春节就是为了能得到几天假期。有的则认为,他们不知道中国为什么过春节。但对于为什么要过圣诞节,67%的人表示不知道,但看到大家都在过,所以他们也就跟着过。

  不过有几位受访的老人表示,现在人太浮躁,很多人盲目崇洋媚外,加上一些商家为了卖东西,也推波助澜。但这几位老人说,他们并不相信洋节日就比中国传统节日有魅力,“我看还是很多人无知吧,他们不懂中国节日丰富的意涵,希望国家能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普及,否则,未来中国传统节日将被洋节日替代了。”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政协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