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总体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15.83%。有专家指出,从2010年起,我国进入人口红利下降期,劳动年龄人口(16岁-64岁)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4.5%下降至2014年的73.4%,下降了1.1个百分点。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8.75%提高至11.01%,提高了2.26个百分点。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13.72%提高至16.35%,提高了2.63个百分点,已经明显超过了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的幅度。这显示出教育红利抵消了人口红利下降的影响,也标志着我国正在从“人口红利期”进入“人才红利期”的发展阶段。
“十三五”期间,“人才红利”将不断发展,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如何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有多条路径可以选择。我认为,通过职业培训激发“人才红利”,是最为便捷而有效的路径。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提高职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职业培训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一方面,毕业生职业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强的问题较为普遍;另一方面,社会上仍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问题,很多单位不愿意投入或没有能力投入职业培训。这两个问题叠加在一起,导致人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形成了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这为职业培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业培训需求大,范围广,见效快。2014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可以使创新创业队伍得到迅速壮大,极大地激发和释放“人才红利”。
二是为职业培训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引导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创办专业机构,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办学;要落实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相关补贴政策,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强化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职业培训机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健康发展;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培训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