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五大任务”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从总体上讲,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去产能最重要,去库存最紧迫,去杠杆最必要,降成本最现实,补短板最实际。
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去产能是最重要的。只要产能过剩的问题不解决好,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依然存在,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可能因为产能过剩问题而无法向纵深推进,也很难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只要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失衡,特别是供给远大于需求,经济发展就难以步入平稳有序的轨道,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方面的问题就会大量存在。
但是,就现实而言,要想去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至少要3到5年时间。
去库存毫无疑问是“五大任务”中最紧迫的一项任务。大量库存的存在,不仅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使房地产市场一直受到库存的强大压力,而且任凭发展下去,有可能在一些地区爆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影响经济社会稳定。
去库存的责任主体应当是地方政府,应当由地方政府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政策环境,鼓励和支持开发企业去库存,鼓励和支持居民购买商品房。但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已经习惯了用“土地财政”获取政府利益、创造政绩,去库存就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局部利益如何服务整体利益,地方政府如何服从中央政府,政令能否畅通,就成了去库存的关键。
就去杠杆而言,高杠杆隐含的风险已经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着高杠杆的严重压力,呈现资产和负债“双膨胀”的格局。如何通过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减少政府直接投入搞建设,是去杠杆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另一方面,过高的融资成本,已经让绝大多数企业难以承受,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出现下降,投资者也不再愿意投资实体产业。
降成本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却是一个新课题。高融资成本、高税负、高收费、高物流成本、高劳动力成本等等,象一座座大山压在企业并不坚实的肩上。由于企业的高成本都与利益集团有着紧密关系,降低企业成本,就等于减少利益集团利益,如融资成本降低,就会让银行少得益,又如降低税负,就会让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降低物流成本,就会让公路公司利益减少。能否打破利益集团藩篱,是降成本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最后,就是补短板了。由于长期以来,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一直不同步,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也越来越多。如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事业、公共基础设、住房、教育、医疗、环保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越是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领域,短板现象也越严重。因此,补短板也是最实际的一项工作,而且,极容易被老百姓感觉和感受到,同时对提升政府公信力、改善政府形象大有裨益。
总之,“五大任务”看起来都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实际都是供给侧的组成部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互为联系,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任务的完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提供更多的改革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