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紫菜村”的新思考
2015-12-24 08:17:00
 

  在莆田市北岸经济开发区蒋山村,往年这个时间段繁忙的海上紫菜养殖场,今年因为受烂脱苗现象的影响,忙碌的场景不见了。

  蒋山村是有名的紫菜种植大村,紫菜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由于紫菜品质良好,很受市场欢迎。受台风正面袭击、水温偏高等原因的影响,蒋山村于今年中秋节期间播下的紫菜苗,大量出现烂脱苗现象,最终留下来的紫菜只剩下10%左右,很多种植户种植的紫菜绝收。

  往年11月至12月,是蒋山村紫菜种植大户蒋清先最忙的时候,今年他种植的20多亩紫菜由于出现烂脱苗现象,几乎绝收。他把种植紫菜的网帘、筏架等材料从滩涂上收回家,整理好,留待明年再用。没有紫菜可收了,他打算租一块滩涂养殖海蛏。

  面对紫菜减产带来减收的困难,蒋山村人迎难而上,村民们除了总结出养殖紫菜也要看水温的经验外,还纷纷想办法另谋增收渠道,有些人到村外打工,有些人合伙出去做生意,还有些人则继续靠海吃海,打海蛎、捡海菜、养海蛏等,力争用新收入来弥补损失。

  做紫菜这么多年,首次遇到这种绝收情形的蒋清先说,这次的绝收应引起新一代养殖人的好好反思,不仅要引进科学的养殖方法,还要引进新品种,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这样才能让村里的紫菜产业持续下去,让村民年年丰收。

  本报通讯员 林剑冰 伊晓燕

  林胜奕 摄影报道

  图片说明:

  ①蒋山村村民在采摘所剩不多的紫菜。

  ②紫菜绝收的村民开始进海捡海菜。

  ③紫菜绝收的村民在一座长满海蛎的小石山上敲海蛎。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福建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