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圣诞节的想象力□孙艺凌
2015-12-24 01:36:27
 

  圣诞临近,商店门口摆满了精心装饰的各种圣诞树,《铃儿响叮当》的曲调也淹没了大街小巷,浓厚的节日气息让人在一呼一吸间似有香甜的错觉。作为追着美剧长大的年轻一代,圣诞节要为珍惜的人准备礼物,吃上一顿浪漫温馨的圣诞大餐,似乎是秘而不宣的共同协定。而圣诞于我在玩乐之外,多了一层赞叹与若有所思,西方孩子拥有的对圣诞的想象力,那些貌似只能在童话中出现的纯真和幻想,却实实在在的出现在大洋彼岸。

  在西方孩子的记忆里,圣诞老人在圣诞节前夜会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手持一只神奇的大口袋,里面装满了各色新鲜有趣的礼物。待到孩子们进入梦乡,圣诞老人就会悄悄把礼物放到早已准备在床头的袜子里。于是平安夜孩子们便早早的猫进被窝,期待着圣诞老人的光顾,怀着满满的欢心迎接圣诞节的清晨,惊喜的怀抱着自己心爱的礼物并迫不及待地与父母、朋友炫耀。熟不知那难寻踪迹的圣诞老人,正是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悦的父母。从动情地讲述圣诞老人的故事,到每年精心布置圣诞的道具,准备孩子喜爱的礼物,最后天衣无缝的佯装陪孩子拆未知的礼物。圣诞老人便真真切切地长在了西方孩子的心里。这种父母对孩子想象力的呵护让我感动和惊叹。在中国孩子眼里堪称童话的故事,却是国外孩子的日常。就连一些中国幼儿园的小宝宝都已经聪明到可以拆穿圣诞老人是“骗人的”,而国外初中生却还在猜想圣诞老人会走什么路线、担心下雪的天气圣诞老人会不会生病、幻想来年的礼物会不会是心仪已久的玩具模型……

  谈到圣诞节的想象力,不禁联想到曾经读到的一则有趣新闻。大致内容是一个美国母亲状告幼儿园,因其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3岁的女儿告诉母亲她认识礼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母亲得知是幼儿园老师教授的事实后,竟将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过去女儿会说“O”是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而自从幼儿园教女儿识读“O”以后,女儿便失去了这种想象能力。3个月之后法院开庭给出的判决出人意料,幼儿园败诉了,因为法院认同幼儿园剪掉了被告人女儿想象的翅膀,把她早早地圈在了狭小的池塘。后来在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时,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两项权利,玩的权利和问为什么的权利,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西方的父母在教育方面似乎更尊重孩子的天性,愿意花大手笔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通过身体力行锻炼孩子多方位的思维和行为能力。国际新闻里播报的国外中学生开展的各类活动,机器人、电子竞技、滑翔、冲浪、皮筏艇、水球、棒球等等,在一些中国父母的眼中或许算作不务正业耽误时间的玩闹,然而在国外不仅是学校录取的参考内容,也是很多国外父母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的很“酷”的学习内容。

  其实,圣诞节之所以备受国内年轻人追捧,正是因为它符合青年人喜欢独特、爱新鲜的天性,还原了节日本该有的五颜六色,而不是生硬得强加各种严肃的家国深情。旧金山的圣诞老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圣诞木头人、墨西哥的红萝卜之夜、罗威的平安夜藏扫帚以及欧洲人热爱的圣诞集市,五花八门的活动、玲琅满目的圣诞礼品配上挑战味蕾的饕餮大餐,可以随性的定制自己的一天,这何尝不是一种想象力,一种圣诞节的想象力,一种文化的想象力。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吉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