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江西消防官兵李华彪与消防员的7年情缘
2015-12-23 15:42:21
 

  “把呼吸器和头盔给孩子,我抗得住!”——江西消防官兵李华彪与消防员的7年情缘

  新华网南昌12月2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邬慧颖)火灾后,漆黑墙面上留下了划过的手印;被救后,孩子们脸上恢复了天真无邪的笑容……这一切都让人不禁想起,江西鹰潭市龙虎山消防大队消防员李华彪和战友们17日凌晨在这栋普通居民楼救灾的种种场景。李华彪说:“我并不觉得这有多伟大,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舍身

  17日凌晨4时左右,江西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龙虎山镇游客中心一早餐店因电线短路失火,楼上共有19位居民被大火围困。龙虎山消防大队官兵接警后,迅速到场灭火救人。

  中队指导员项是钧到达现场时发现,起火的是一栋4层居民楼,一楼早餐店已被大火吞噬,二至四楼的住户被大火和浓烟困住。

  中队立即组成了一个救援攻坚小组,项是钧带领其他3名搜救人员,冒着不断燃烧的大火,冲进了火场,李华彪也是其中的一位。

  居民李云是这次事故的亲历者,当时她和家人被困在二楼。“热气已经把门完全吸住,门把手也是炽热的,根本不敢碰。”她说,当时5岁的儿子问她,一家人是否会有生命危险,“我只回答他,别怕,消防员叔叔一定会来救我们。”

  没过多久,消防员的声音便从门外传来。李华彪是当晚李云一四口人见到的第一位消防员。“他一打开门,没多说便将我儿子抱在怀里,毅然把自己的呼吸器给了我儿子。”李云说。

  当旁边居民钱小飞见到李华彪时,李华彪已经在路边喘息得厉害。钱小飞告诉记者:“我叫他稍微休息一下,他只说,‘楼上还有人,我要马上上去’。”第二次上去,李华彪又将自己的头盔给了三楼一名14个月的幼儿。

  第一次、第二次……第五次,李华彪在半个小时时间内,在火场内外来回跑了5次,营救了多名儿童和老人。由于吸入太多浓烟,在将一名被困老人救出后,体力不支的李华彪出了短暂性休克。

  对将头盔和呼吸器给儿童,李华彪说,这确实是有危险的,但情况容不得他犹豫。他告诉记者,呼吸器给5岁的孩子是因为他太小了,怕吸入浓烟受不了;而给14个月的幼童带头盔,是怕屋顶上掉落的物体砸伤孩子。“我能抗住,但孩子受不了。”

  缘分

  龙虎山消防大队中队长杨帆介绍,李华彪和消防员有特殊的缘分。

  今年19岁的李华彪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当地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这场地震让孩提时的李华彪第一次见到了消防员。

  李华彪回忆称,地震发生时,自己正在安县茶坪小学读四年级,“楼开始摇晃时,我们就在老师的引导下,跑到操场集合。刚下楼,就看到教学楼摇摇欲坠。”

  因为地震,镇上唯一的公路被堵塞,全校师生在校内困了三天。第三天下午,李华彪同学的家人从外围走进了学校,带着李华彪等几十名同学走山路逃出困境。“一路十分艰难,山上有许多一两米宽的裂缝,大家只能相互搀扶前行。”当他们筋疲力尽时,一群身穿橙色工作服、背着许多器材的战士们,将他们带到了安全地点。

  李华彪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消防员。”之后,消防员高大伟岸的形象便印在李华彪的脑海里。

  2014年9月,有着多年当兵梦想的李华彪抵达江西省公安消防总队新兵团,光荣地成为一名消防兵。

  责任

  “入伍一年多,这是我参与救援的最大一次火灾,虚脱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但救人是我们的职责。”李华彪说,汶川大地震时,自己被消防员救过,“现在作为一名消防员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我很开心,这份责任让我骄傲。”

  在高危行业工作的李华彪,最放不下的是远在家乡的母亲,也正是母亲经常的鼓励才让他继续前行。

  17日的火灾发生后,李华彪的母亲当天便打电话给龙虎山消防大队的干部,询问儿子的情况。“我妈当时一直说自己很后怕,让我一定要注意安全”,李华彪说,尽管母亲十分担心自己的安危,但仍然十分支持他的选择。

  他说:“我母亲是从地震重灾区走出来的幸存者,她见过许多因地震而残缺的家庭,是她建议我参军入伍,希望我能帮助他人,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

  有着母亲的鼓励,李华彪一直牢记着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2014年,李华彪加入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一年内已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150余次。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