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幸福社区显成效居民幸福欢乐多
2015-12-22 12:15:53
 

  以“三化七有”为目标,以提高自治能力为核心,以完善服务为灵魂,以丰富居民活动为载体,以队伍和组织建设为保障,以强化设施建设为基础,努力把社区打造成服务完善、管理民主、充满活力、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012年以来,长春市委、市政府将社区建设与发展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幸福长春的一项基础工程,将社区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促进全市社区建设的提速升级。几年来,幸福社区建设紧紧围绕幸福长春建设的主线,收获喜人成果,2015年,长春市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在推进幸福社区建设过程中,长春市始终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贯穿于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全面实现社区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完善自治机制、拓展自治内容、创新自治模式,长春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民主协商工作的实施方案》,在朝阳区、宽城区开展城乡社区民主协商试点,并在全市范围内确定37个试点社区(村),指导其建立了民主协商议事委员会,制定《基层民主协商目录》。

  在开展幸福社区建设过程中,长春市始终把服务居民、造福群众作为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和落实居民对社区服务的现实需求。

  完善公共服务。为方便居民群众办事,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全市社区全部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承接政府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职能,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发展社会服务,不断创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着力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倡导互助服务,以“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为理念,组织开展各类社区公益活动,通过结对帮扶、互助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服务氛围。

  长春以设施建设为依托,不断优化社区发展环境。幸福社区建设伊始,就提出建设“千米社区”——这一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目标。经过三年多的扎实推进,全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了巨大的变化。全市社区用房平均面积从550平方米提高到1040平方米,基本实现三年翻一番,“千米社区”占比从10%增长到60%。社区用房80%以上的面积都用于为居民开展服务和活动。全市所有社区统一设置“中国社区”红色标识,配置功能齐备的办公服务设施。

  在幸福社区建设过程中,全市将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养、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社区干部综合素质。长春市委办和市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提高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相关待遇的意见》,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福利待遇,建立促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先进典型不断涌现。通过典型带动,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去年,宽城区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亚琴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成为新时期全国社区干部的一面旗帜,也成为长春市继谭竹青之后又一张社区建设的新名片。

  此外,长春市各社区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促进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搭建活动平台,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内涵,从各个角度为居民提供便利,加强和谐社区建设。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吉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