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读书,成就医者仁术
2015-12-22 07:35:53
 

  □刘力

  通过读书,“从生命深处看清自己的本质”,提升从医者的人文素养,绝非空言。

  上世纪90年代,家乡考“中专”热,阴差阳错,我也读了中专,学的是放射影像专业。尽管与幼时当外科医生的想法大相径庭,但能有书读比什么都重要。中专三年,除了学好本专业,我还利用业余时间感受了《飘》的浪漫、《老人与海》的勇敢、《雾都孤儿》的忧郁……最令我感动的是《平凡的世界》,让我看到普通人的命运和梦想,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依旧坚守最初梦想的决心。

  梦想,永远是激励人们前行的力量。中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方一家国企职工医院工作,从此与影像医生职业结缘。初入医院,业务不熟,遭遇了不少困难,每每此时,《巴黎圣母院》那句“越是被抨击,越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都会在耳边回响。我想,只有读书,不断给自己“加油”,及时进行知识新陈代谢,才是应对知识空虚、减少本领恐慌的最好手段。伴随新世纪的曙光,怀揣悬壶济世的夙愿,以梦为马,我先后读完了临床医学大专和本科。

  苏轼说,“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首先应从“专”开始,专于某一方面,化为技能,触类旁通。读研是最好的路径,也一直是我的梦想。2011年,我终于考上了影像专业统招硕士研究生。读研让我在专业上大开眼界,3.0T磁共振成像、3D诊断、冠脉血管成像——以前在基层闻所未闻,让我收获颇丰。读研的日子,图书馆的藏书成了我的精神食粮。翻阅中医典籍,《金匮要略》里的阴阳对立哲学思想,《黄帝内经》里的“经络”“臧象”学说,都为我后来的医学实践打下了理论基础。读书,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我的知识系统,提升了写作组织能力,涵养了我的科研细胞。

  学无止境。20年医学之路让我明白,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如今,新技术、新医疗手段日新月异,肿瘤MDT、靶向治疗、精准医疗等新概念层出不穷,我们更需勤于读书,踏踏实实,践行医者使命和职责。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读书,对一个医生而言,至关重要。专业类书籍是用来提高技能的,而文学、历史等书籍则能提升个人修养。作为医生,仅仅治病是不行的。正如有人所言:“就普通的患者而言,如果你选择的医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医生,他(她)一定是名好医生”。没有人比医生更深刻地了解其肩上责任、医患关系的内涵,读书多、有经验的医生不仅仅关注疾病本身,而是关注一个完整的人,包括他们的心理诉求。

  从医生角度来说,人文情怀有时比看病更重要。很多时候,医生对病人的关心,尤其是心理关怀,胜过治疗疾病本身。曾经遇到过肿瘤晚期病人,在医学没有其他办法时,“话聊”何尝不是减轻患者病痛的手段?工作中,很多医生由于忙碌,鲜与患者真诚沟通,没有学会“换位思考”,这往往是造成医患纠纷的根源。因此,通过读书,“从生命深处看清自己的本质”,提升从医者的人文素养,绝非空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尽管我的求学、从医之路历尽艰辛,但有书为伴,让我获得了前行的方向和力量。可以说,读书,丰盈了自己,照亮了我的“医路”人生,让我一生受用无穷。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为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