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三国志》中,陈寿对荀彧的评价很高,说他“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荀彧加入曹营后,首先提出了“奉天子而从民望”的正确主张,为曹操在政治上站稳了脚跟。建安元年七月,汉献帝自河东返回洛阳。曹操拟议建都于许以迎天子,反对派认为,山东尚未平定,韩暹、杨奉刚把天子迎回洛阳,北面联合张杨,恐难控制。荀彧力排众议,劝谏曹操说,现今天子虽已返回洛阳,但那地方一片狼藉。义士有保全朝廷之心愿,百姓有感念旧主之哀伤。如能趁此机会,迎天子以从民意,是谓大顺;秉公心以服群雄,是谓大略;持正义以纳英杰,是谓大德。这样一来,天下即便有人不服,也不会受其所累,韩暹、杨奉之流岂敢为害?若不及时定夺,待他人生出异心,那时再考虑这件事,就来不及了。于是,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到洛阳迎天子移都许昌。这让曹操在政治上占尽先机,形成了其他豪强无可比拟的战略优势。一时间,天下英才纷至沓来,“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之说虽系夸张,但却能让人领略到“路线正确天下归心”的兴旺气势。
其次,荀彧提出了“深根固本致天下”的战略方针,协助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制定了先后缓急的军事路线,并多次匡正进程中的偏差,深为曹操所赞赏。一支队伍能否立足稳固、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方根据地是否牢固。若无巩固的后方和丰实的后备,再强大的队伍也难以为继。因此,荀彧就像刘邦帐下的萧何一样,很少随曹操出征,更多的是“居中持重”,调度筹划军国大事。兴平元年夏,曹军挥师徐州征伐陶谦,兖州张邈、陈宫乘机倒戈,暗中迎立吕布。危急之际,留守兖州治所鄄城的荀彧,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他趁豫州刺史郭贡主意未定,劝退了兵临城下的数万人马,又派程昱晓谕东阿、范城守将,从而保全三城,稳住了后方根基。否则,曹操将进退失据,陷入困境。
综观荀彧一生,尽管他不赞成曹氏代汉自立,但他对曹魏的贡献举足轻重,尤以荐贤举能为甚。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谋臣,多半是荀彧举荐的,而且个顶个是拔尖人才。据《荀彧传》所述,他前后推举的都是“命世大才”,如荀攸、钟繇、陈群、司马懿、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戏志才、郭嘉、杜畿等,个个都曾为曹操所器重,并屡献奇谋、累建奇功。
那么,荀彧有何神通,能为曹营举荐这么多有识之士呢?
说起来,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一个人,只有当他视野开阔、眼光宏远、智慧具足、见精识精时,才能发现世上之奇才,人中之龙凤。就是说,能识得高手的人,自己首先必须是高瞻远瞩的高手,甚或是更胜高手一筹的高手。荀彧正是这样一个为历代史学家所称道的三国第一谋臣。他不仅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军事上颇有远见,而且在公德与私德上都为世人所景仰,所赞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