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技术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孟洛明也一直关注农业问题。
“‘互联网+’可以加很多行业,但我个人觉得‘互联网+农业生产’更重要、面临的困难也更多。”孟洛明表示,原因在于,目前的农业现代化是我们“新四化”这四条腿中最短的一条腿,也是在2020年“十三五”建设小康社会最短的一个短板。
他认为,这块“短板”短在三个地方:第一,规模经营的程度太低,远不足以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是一个基础条件;第二,长期以来一直是追求产量的粗放经营;第三,农业生产难以可持续发展。
在他看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一条———“靠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按照中央的说法,创新驱动发展这里面的创新,主要是科技创新。因此,这对‘互联网+农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孟洛明表示。
他举例说,基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精准农业技术,再比如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打药等等,这些“互联网+”的应用将会有效地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等等一些难以持续的问题。
对如何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他提出两个建议:一是要安排合适的指标。“‘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农业的目标是有了,就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但是这个目标要有一些具体的技术支撑,如果没有具体的技术支撑会产生问题。”孟洛明表示。
二是建议安排试点示范。孟洛明表示,“互联网+农业”这块可以借鉴参考的内容太少,而且农业地域性、季节性的特点又非常显著,因此一定要在确定指标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示范,然后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