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回归健身 享受比赛
2015-12-21 12:15:38
 

  首届福州国际马拉松开跑,标志着这个城市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马拉松。同样,中国马拉松赛事版图上又增加了一个省会城市,赛事扩张的脚步越来越快。

  13年前,厦门举办首届国际马拉松赛,当时,这还是一项少人问津的运动,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赛以及营造大赛气氛,赛事推出了从5公里到全程的多种项目,甚至花大力气“邀请”相关单位组团参赛。如果说,那时候办赛更多是出于城市推介和旅游开发的冲动,如今,分期、分段举办的厦门马拉松,则是在谋求赛事本身在专业化领域的品牌及影响力。

  厦门马拉松的底气来源于越来越多的马拉松发烧友。有人说马拉松运动是中产阶级的产物,不无道理。随着年龄增长,笔者身边的朋友一个个从“暴走”到“夜跑”再逐个“沦陷”于马拉松运动。大家通过各类网络平台秀出自己的跑步路线、装备和成绩,传统观念中艰难且枯燥的长跑迅速成为大众趋之若鹜的时尚运动,相约“跑马”更是朋友集聚的重要活动。

  从旁观到参与,全民健身魅力显现。然而,马拉松赛越办越多,也会越来越深切地感受“成长”的烦恼:办赛资源的稀释使得赛事品质难以保障。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是与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频共振的好事。然而赛事要长久举办下去,必须有精心的竞赛组织、贴心的选手服务、较高的完赛率、广泛的民众参与。同时,赛事还牵涉到一个地方医疗、交通、安保等各方面,更是对现代城市公众文明素质和城市管理水平的综合考验。

  因此,办赛的品质、参赛的享受,才是福州马拉松的立身之本。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福建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