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应该贯彻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对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深入研究、充分论证,进一步完善成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12月11日,四川省成都市政协召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会,为成都实现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与会委员、专家学者紧扣主题,分别从构建新型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共享全市大气监测超级站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就建议中的具体问题,现场与市国土局、环保局、规划局等11个部门单位相关人员交流互动。
针对土壤污染,宋伟委员认为,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不容小视,他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制定地方性的土壤污染防治的整体方案,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就加快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何长明委员建议,创新治理模式,广泛运用生态修复手段,重视建设健康水生态系统,并保持其长期性和持续性。同时,应重视两岸的绿化,在有条件的河岸铺设亲水人行道,让河岸成为市民休闲的生态走廊。
对于大众关注的雾霾治理,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吕晓彤建议,应该实行多元共治,大力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成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以及其他环境政策、规划制定的意见建议。同时,她建议建立企业信息公开奖惩机制和多方监督检查机制,督促企业持续改善信息公开水平。
围绕创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邓玲建议,应整合绿色发展高层次智力资源,充分发挥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优势,尽快建成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发展智库,形成绿色发展人才优势,支撑成都生态文明建设。
(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