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水经注》中蕴含的生态保护思想(一)
2015-12-10 01:35:00
 

  原标题:《水经注》中蕴含的生态保护思想(一)

  郦道元(约公元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所撰《水经注》,全书共40卷,记载的河流水道1252条,文字则是《水经》的20余倍,达32万字。

  《水经注》内容非常丰富,它以水道为纲,将河流流经地区的古今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古迹等作了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因此此书已不是简单地注释《水经》,而是在《水经》的基础上独具匠心的再创作,在我国古代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云雨由人,经国之谋。”———《水经注·卷九》

  郦道元认为,水资源富有理性和灵性,是否造福人类取决于人类自己的选择;人类利用自然时,虽可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可过度开采或污染自然资源,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郦道元在《水经注序》中引《玄中记》中语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正是认识到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他在四十卷的《水经注》中记载了自先秦至北魏的重要水利工程达33处之多。郦道元评价这些水利工程说:“陂水所溉,咸为良沃”,“通导灌溉,以利其民”,“成堰……以通漕运”。

  “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水经注·卷九》

  郦道元的生态思想表现在他认为人与自然可以有亲近之情,他以极高的热情描山绘水,寻山访川的历程中,见证了祖国秀美的风光。在《水经注》中,他不吝于对大自然的赞美。无论是幽深寂静的山谷还是芰荷叠映的荷塘都能展现出窈窕自然之色,秀丽风光在其笔下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自然生态的绝美描绘中表现出他对自然生态由衷的热爱。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也。”——《水经注·卷三十三》

  郦道元承继了魏晋时期游仙诗、玄言诗和山水文学的审美旨归,以“山川之美”为主要表现对象,行文中饱含作者对于生态的关注,这种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对当时和现在的生态保护皆大有裨益。

  “河水又北,有枝渠东出……枝渠东注以溉田,所谓智通在我矣。”——《水经注·卷三》

  《水经注》中不仅描写了山水的秀美,还细致地描写了诸如温泉、奇石、丹霞地貌等自然特色。祖国的山川江河给郦道元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亦表达了他希望人类自觉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之趣的思想。(高志民谭白)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政协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