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北京软件企业融入“互联网+”时代
2015-12-21 03:35:26
 

  本报记者 孙奇茹

  一个个约莫十六开辞典大小的橙色盒子,彩色硬壳外裹着簇新的塑封包装,如超市热销品一般错落有致摆成一面展示墙……金山WPS总裁葛柯清楚记得,十年前的WPS新品发布会上,这样的场景布设一定少不了。这一个个盒子,就是他们的产品——WPS盒装软件。

  今天,如果你想安装WPS办公软件,可以直接进入金山WPS的官方网站,大大的“免费”二字映入眼帘。“永久免费!小巧、极速、全兼容的办公软件。”在官网点击下载、安装完毕,前后不会超过10分钟。

  脱掉外包装盒、跳出光盘,盒装软件变成了在线下载的软件包。在这过程中,售价也从几百元变成了“0”元。看似简单的“破壳”动作背后,是以金山为代表的一众软件厂商,从传统“软件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转型的努力。

  移动互联网浪潮袭来,曾伫立中国信息时代潮头的老牌北京软件企业,面临着一场来自“互联网+”的大潮冲击。在这个关口,他们选择主动转型,在短暂的转型阵痛期过后,北京软件企业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的“重生”之路。

  老牌明星企业的再创业

  要问当今办公软件的鼻祖是谁?不少人或许会不假思索地答道:“微软Office”。其实,早在微软Office尚未面世的1988年,中国程序员第一人求伯君就发明出WPS,开启中国软件产业的先河。面世后的六七年里,WPS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国内软件市场,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0%。

  当时的金山,一度被赋予“扛起民族软件大旗”的光荣名号。

  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北京软件企业用友也同样见证了国产软件的辉煌。2001年,用友软件在A股上市,发行首日股价蹿升至百元,一度被股民称为“科技第一牛股”,最高峰时中国500强企业中超过六成都是它的客户。

  最近几年,这两个曾经缔造行业巅峰的民族软件品牌,都开始“不安分”起来。

  2011年起,金山集团全面实行基础软件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2014年,“卖软件”的收入从金山曾经的绝对主力落至不到一半的比例,“卖服务”的互联网增值服务已占据其半壁江山并持续增长。

  今年整个夏天,用友董事长、总裁王文京也不断在各种重大场合推广他的观点,“所有的企业都将是互联网企业,所有的企业都将是金融企业。”2015年1月26日,“用友软件”正式更名为“用友网络”,并宣布正式由软件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转型。

  “互联网+”浪潮下的危与机

  曾经创造神话的国产软件企业,为何都不再安于“软件”老本行?

  花无长红草无长青,在科技界,历来就不存在屹立不倒的企业神话。本世纪初,随着微软Office和盗版的双面夹击,金山WPS桌面办公业务进入萎靡期。金山毒霸业务也随市面上免费杀毒产品的出现一落千丈。2011年,金山走上了令人心惊胆战的下坡路。无独有偶,2012年,用友年度财务报告显示,用友软件全年营收仅增长2.7%,净利润比2011年下降29.3%,创造了近1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200万用友客户中,90%都有企业互联网需求。”经过详尽的用户调查,用友掌门人王文京发现了这样一个数据。

  如果说用友、金山的转型迫在眉睫,那么广联达的变革与转型,则更多了些居安思危的意味。

  作为中国建设工程软件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广联达”这个名字或许不为普通老百姓熟知,在软件行业内却绝对响当当。2007年到2014年,广联达营收平均增长39%,复合增长率高达43%。

  尽管如此,危机意识让广联达嗅到了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挑战:企业工程师在电脑前奋力编写软件,用户在电脑前自己摸索使用——他们相互之间无法沟通,互联网并未将这两者连接起来。(下转第二版)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