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3点,美联储开启了2006年6月来的首次加息,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新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维持在0.25%至0.50%的区间。与美加息消息伴随的是,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继连跌九日之后,毫无悬念地走出十连跌行情,累计跌963个基点。
人民币此段时间大幅度贬值是对多个外部市场事件的消化,保持人民币稳定的内部因素没有改变,从较长时期来看,升值贬值并无定论。如果从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看,升值或贬值,就更非人民币要解决的真正问题。
首先,人民币近期贬值不是意外事件。随着加息靴子落地,美联储时隔9年多正式重启加息周期,中美利差缩窄,可能给人民币带来更大的贬值压力,且汇率弹性有望进一步加大,预计短期内人民币波动将继续扩大,资本外流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由于人民币盯住包括13种人民币对外外汇交易币种的新货币篮子,今后人民币将保持兑一篮子货币的稳定,因此在美元兑其他货币升值时,也会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
其次,人民币贬值也未必就是利空。作为已经被国际社会接纳的主要货币,人民币需要保持一定的币值稳定性,然而,人民币贬值从内部来讲有一定的好处。它可以促进出口,缓解失业,刺激楼市和股市。比如能够直接带动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等的贸易出口,间接促进船舶运输业等板块的走强。这些出口贸易的活跃一定程度上会带动就业的增加,从而增加经济的活力。人民币贬值还可缓解高估的人民币汇率,平衡预期。
第三,维护人民币稳定甚至推动人民币升值的潜在动力也不可小觑。12月11日晚间,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发布了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据计算,2015年11月30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102.93,较2014年底升值2.93%。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动能可见一斑。从当前基本面来看,并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国内经济正在出现可喜的结构优化迹象。当前至未来,一系列重大经济改革政策会陆续出台,将注重从供给端着手,提高有效供给,激发潜在需求,进而推动供给和需求在更高水平实现平衡。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提速是人民币稳定的一个重要保证。12月1日,IMF正式宣布批准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并于2016年10月1日实施,可预期海外机构主体将逐步配置更多的人民币资产。人民币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截至2015年5月末,我国央行已经与32个国家的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高达3.1万亿人民币。随着国际社会持有人民币信心的提升,未来人民币资产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那么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难题”,主要是指作为国际货币负有提供全球流动性的责任,提供储备货币的国家需要有越来越大的经常项目逆差才能保证充足的资金提供给国际市场流动性,但当一个国家的逆差越来越多而不断积累时,负债就越来越高,又反过来会对货币信心造成冲击。对中国而言,基于基本面向好和人民币国际化大力推进等积极因素,由于外部因素冲击而产生的短期货币贬值应该不足为虑。在人民币向着国际储备货币迈进的过程中,未来如何在维持贸易顺差的基础上实施货币输出,怎样在人民币市场化贬值与维持币值坚挺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服务对外的经济目标和对内的经济目标之间权衡利弊,可能才是我们在货币政策中,将长远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