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专家:“信”应成为翻译第一标准
2015-12-20 09:08:19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闫祥岭)内地作家冯唐翻译的泰戈尔诗集《飞鸟集》近日出版,其中一些充满个人色彩的翻译风格引起关注乃至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翻译不是再创作,“信”是第一位的标准。

新版《飞鸟集》引发争议

  近日,有出版社出版了内地作家冯唐翻译的泰戈尔诗集《飞鸟集》,因为其中一些充满冯唐个人色彩的译作,引起了读者的争议。

  在冯唐翻译版本的《飞鸟集》中,类似“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等语句层出不穷,泰戈尔的作品表述完全成为“冯唐语言”。

  不少网友认为,冯唐译本对泰戈尔作品的读者形成了冒犯,指其文字不雅“逾越了翻译的底线”。不过也有人认为,冯唐“有自己的语言系统”,认为这种翻译方式接地气,便于网络时代传播。

翻译问题成为艺术欣赏障碍之一

  有专家认为,包括文学作品、儿童影视作品在内的外文翻译出现问题成为普遍现象,翻译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读者、观众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电影电视作品的主要障碍之一。

  记者了解到,一些出版社从成本角度出发,在选择翻译人员、设定翻译周期、给付翻译报酬等领域,基本都从自身标准出发,而最终作品中不严谨、不完善甚至不正确的翻译问题也屡屡出现。

“信”是第一位的翻译标准

  “西学东渐”以来,中外文翻译逐步成为主流知识界普遍重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严复等人提出翻译的“信、达、雅”标准,受到翻译界推崇。这一标准经后人不断演绎,逐步认为翻译作品应“不悖原文以求真,不拘泥形式以求无过无不及,用词得体以求雅俗得当”。

  新世纪以来,在文学作品翻译领域,有一部风靡海内外的作品不得不提。从2000年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文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以来,“哈利·波特”系列在中国掀起经久不息的热潮,成为一代代少年儿童的成长记忆,也推动了中国少儿文学的发展。据出版社统计,该系列全七册发行量已达1600万册。

  “信、达、雅的标准,至少‘信’要达到。”《哈利·波特》的中文版译者马爱农认为,翻译就是翻译,不是自己创作,不是自说自话,原著怎么说,译者就怎么说,这才是翻译,“‘信’绝对是第一位的”。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