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60万农垦人喜迁新居
2015-12-20 04:15:24
 

  陈 静 本报记者 童梦宁

  在我省城镇化进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深山老林中走出,告别危旧房、棚户区,搬进住宅新区,住上新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他们就是长期扎根在山区,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江西的粮食供应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农垦人。4年来,在全省126万农垦人中,已有60万人喜迁新居。

  近日,记者来到农垦人的新居,分享他们的喜悦。

  农垦职工住上新房

  树木成林、草坪连片,一幢幢风格典雅的楼房拔地而起,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欧式小楼、新式楼房错落有致。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安义县万埠、永修县云山、宜丰县黄岗山等垦殖场的危房改造小区,恍若置身于画卷中。

  安义县万埠“农垦幸福花园”是一个联排别墅区,庭前院后绿茵如毯,每户两层超过200平方米的洋房宽敞明亮。

  说起乔迁新居,退休职工雷兆峰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场里职工住房基本上是黄泥竹片砌成的土坯房,面积狭小,一家三代人挤在不足50平方米房子里。每逢暴雨,屋前积水,屋内滴水。他们做梦都想住上能遮风挡雨的砖瓦房。在农垦系统推行的危房改造工程中,他们不仅住进了新房,还住进了从不敢奢望的别墅。

  危房改造工程实施之前,全省156家国有农场中有34万户农垦人的住房存在年久失修、残损破旧等诸多安全隐患。截至11月底,全省农垦系统累计改造危房23万户,拆除危旧房面积1096万平方米,新建住宅面积1164万平方米,60万农垦人迁新居。

  房价几乎等同成本价

  在当地,雷兆峰入住的楼房市场价接近100万元。一个疑问从记者心底冒出:农垦系统危房改造所需的巨额资金从哪来?

  省农垦办综合处处长钟先梅介绍,资金由三块构成:国家给补助和政策,住户自愿集资,有条件的垦殖场出资。

  根据国家政策,住宅小区通过申报批复之后,土地免费提供,十几个税种免缴,每户还获得1.5万元补助。建房过程中,各垦殖场成立筹备理事会,成员由威望高、人品过硬的职工组成,对建筑费用及时公布,并进行审计。这使得房屋价格几乎与造价相等。

  由于国家政策给力,农垦系统执行得力,各地危房改造的房价每平方米在600元至800元不等,大部分农垦职工都能承受。

  修水县云山垦殖场的陈来喜等老职工以前是林场伐木工人,家安在人烟稀少的半山腰。去年林场规划建设集中安置新区后,他们每户职工以每平方米788元的价格购得一套128平方米的新居。

  对一些买不起或不愿买房的农垦职工,垦殖场另有做法。宜丰县黄岗山垦殖场李新福等职工未选购新房,而选择旧房改建。旧房整修、墙外修饰、周边环境绿化、增建基础设施等,所需费用大部分来自上级拨款和国家政策扶持,每户仅需支付四五千元改造费。对老职工而言,无需过多投入,就能享受到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他们也很知足。

  危房改造加速城镇化进程

  农垦危房改造工程加速了当地城镇化进程,该工程与新城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创造出一系列成功经验,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示范亮点,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将其称为“江西农垦样本”。

  高安市相城垦殖场是典型的小场,辖区面积15.2平方公里。在这弹丸之地却承载着3186户、9558人的发展梦想。在危房改造过程中,该场构建“三纵三横”的路网架构,推进“田”字形集镇框架,打通了沉寂多年的相城垦殖场交通脉络。加上优化集镇水、电、路、网、绿化等基础设施,相城垦殖场所在地集镇面貌和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危房改造工程使得全省垦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形成人口要素城镇化、空间布局城镇化、公共服务城镇化格局。目前,全省农垦系统享受城镇居民待遇人数超过70万人,城镇化率逾70%;新型城区、现代园区、旅游景区的新三元结构基本形成;90%以上的农垦场初步建立了配套公共基础设施,80%的农垦场逐渐引入了城市社区管理模式,50%的农垦场基本建立了社会服务中心,全省农垦系统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目标。

  危房改造工程被农垦人誉为第一民生工程。省农垦办主任唐安来说:“仅让半数农垦人住新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农垦人都住新房,让所有农垦人都住进新房奔小康,心情舒畅奔小康。”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江西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