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文化乡村一潭活水
2015-12-19 06:35:23
 

  大祥区今年以来公共文化财政投入达2.69亿元

  湖南日报12月18日讯(记者 蒋剑平 戴勤 通讯员 吕海平胡晓建)日前,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立新村文体休闲广场人头攒动、歌声飞扬,300多名观众观看了由召伯、桥头、龙头等村联合送戏到村的文艺演出。区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该区农村文艺活动日益丰富,得益于农村文化设施日趋完善、遍地开花。

  近2年来,大祥区委、区政府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大事来抓,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综合考评体系,集中多方力量打造“文化乡村”。今年,区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就达2.69亿元,人均为791元,比2013年增加3成以上。

  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中,大祥区找准着力点,以乡镇文化站和小广场、小书屋、小基地、小团体为重点。目前,全区5个乡镇都建有文化站,免费开放。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乡村文体小广场今年建成了18个,在建或规划建设的还有40个。政府投资的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年内将全部完成;全区79个村都建有农家书屋,平均藏书4000册以上。

  该区还通过培养和扶持农村文化能人,组建各类文艺小团体40多个。并通过政府投入、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新建了蔡锷文化旅游产业园、宝庆号工艺美术有限公司、锦龙生态休闲山庄等一批文化基地。投资15.42亿元、位于蔡锷乡的蔡锷文化旅游产业园,也即将开园。

  文化阵地成批落地,搅动起来了农村文化一潭活水。现在,大祥区农村每年自发举办各类群众文艺表演5000多场次,区里完成送戏下乡7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900余场次。农村广场舞队伍已发展到32支、2600多人。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湖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