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跨国华人分享汇:全新角度审视自然保护
2015-12-17 16:03:00
 原标题:跨国华人分享汇:全新角度审视自然保护

  中国网讯 12月16日,由保护地友好体系和中国日报网共同主办、中国网等媒体支持的“跨国华人分享汇全新角度审视自然保护”论坛活动在北京顺利举办。活动邀请到自然保护各领域的五位专家,分享他们的个人经历和对自然保护的看法。

  自然保护别有天地,到场的嘉宾解焱、奚志农、罗运华、谢璧如和谢宇德依次分享了各自与自然打交道的经历及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真知灼见。

解焱认为人人参与是自然环保的希望

  解焱:人人参与的自然保护

  解焱博士是自然保护地友好体系发起人,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知名学者,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 年。她以自身参与环保的经历来阐述自然保护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解焱表示,之所以会选择自然保护这一领域,是受了英国科学家珍古道尔的《我和黑猩猩》一书影响。研究生毕业后,解焱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作,之后她全面了解中国的濒危动物和外来入侵物种,了解到生态在不断退化。

  在接触自然保护的过程中,解焱认为,我们社会在进步,且环保仍有希望。“这个希望在于我们所有的人都能意识到生态对我们每个人有多重要,”她说。

  解焱认为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和生态息息相关,欣赏自然并热爱自然,在各自的工作中去考虑保护自然时,我们就进入到全新的自然保护阶段。

奚志农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野生动物。

  奚志农:镜头记录野性魅力,让游客理解自然

  奚志农,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 “野性中国”创始人。他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自然的魅力。

  在他看来,国内旅游特别是保护区旅游,如果能把国外好的经验真正学到位,将对中国有很大助益。保护区和旅游公司都有责任去推广和实施一些好的示范,让游客理解自然。

  在当今的移动互联时代,奚志农希望每个自媒体都能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野生动物,享受我们身边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罗运华从设计的角度分享应当如何保护自然。

  罗运华:效法自然的永续设计

  朴自然网CEO罗运华从设计的角度分享了应当如何保护自然。罗运华提及了1974年澳大利亚生态学家的“朴门永续”理论,它包含三个伦理,即照顾地球、关爱人类和回馈孕育。

  罗运华还通过两个小故事告诉大家,如何能够在自然保护区内自然地、更好地生活。

谢璧如展示她的环保绿背包

  谢璧如:绿背包,旅行趣

  社团法人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的谢璧如在中国台湾从事环境教育工作。她提到,一次性用品其实是造成自然保护区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她提议人们带着绿背包去旅游,里面装好旅游必需用品,尽量避免在旅游的过程中对环境和自然造成破坏。

  谢璧如现场向观众展示了她的绿背包,里面有环保杯、环保袋、环保筷子以及不锈钢吸管等。“其实我们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式让群众们接近生活环保,理解之后进而去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自然的环境,”她说。

谢宇德认为地质旅游可以带动自然保护和国际交流

  谢宇德:地质旅游保护自然

  香港旅行家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宇德认为,旅游和科普,可以带动自然保护及国际交流。谢宇德通过香港地质公园的例子告诉大家,地质旅游并不会破坏环境,相反却是人们了解自然的契机。

  谢宇德坚持要把大众带到自然环境里,但同时要遵守一些守则并及时解说。因为当大众来到自然环境中,才会得到真正的震撼,才会知道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五位嘉宾互动讨论,如何让普通人参与自然环保

  最后,几位嘉宾就“普通人怎样参与到自然保护“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谢宇德认为一方面通过地质旅游和生态旅游等课程与大众分享有利于环境的旅游方式,另一方面旅游从业者应注意旅游设计,及时向大众提供解说。罗运华认为环保包括身体力行和经济可持续性两个方面。他认为社区应注重规划与设计,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更合理地设计出来。

  来自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的扎西才仁会后表示,听了嘉宾的自然环保感悟分享特别有感触:“藏民的骨子里都流淌着热爱环保的血液,我们所做的就是通过更完善的教育与技术手段,让环境保护更科学。人与自然是互通的,我们需要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生态规律,倡导自然和谐。”

  保护地友好体系由自愿遵循自然规律,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阻止破坏自然的行为、尊重和帮助当地社区的个人和机构组成,推广对保护地友好的生活、生产方式,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地——中国最美最自然的地方,并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使得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中国日报网副总编李欣出席本期分享会。(毛明斌 杨婷 郭舒怀)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