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架飞机准点降落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运行控制指挥中心(AOCC)指挥员侯丁盯着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机位和航班的实时情况。
“今天进出港航班预计有354架。”侯丁说,2014年,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252万人次,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今年,旅客吞吐量预计达到1400万人次,航班起降13万架次,货邮8.6万吨,“单日航班起降300多架次仅是平均值。”对他来说,近年来的工作量增大了,但感觉既紧张又欣慰。
此前,贵阳机场停机位只有24个,安检口只有10个。碰到上午10点、晚上9点的运行高峰,各项资源几乎分配不过来。为了提高效率,机场还曾尝试过将商铺改为安检口、增加安检人员等方法。侯丁说,“我们都伸长了脖子盼着二期能快点建好。”
2013年,机场二期工程投用,保障能力提升至年旅客吞吐量15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万吨、航班起降14.6万架次。当年,贵阳机场迎送旅客超过1000万人次,正式迈入千万级大型繁忙机场行列……这些数字,侯丁记得清清楚楚。
这一年,侯丁所在的贵阳机场现场指挥中心也升级为运行控制指挥中心(AOCC)。原来只有3个席位的部门,现在集合了地服、航管、消防救助等功能,形成9个席位联席指挥的工作模式。在资源分配上,也实现了停机位、登机口、行李转盘的全智能化。
旅客吞吐量从2010年的627万人次到2014年的1252万人次,航线最多时有125条,单日航班起降最多达到一天373架次……贵阳机场越来越繁忙,侯丁的工作量也陡然增加:信息汇集与发布、航站楼登机口预分配、运行流程的监控……
面对繁重的工作,侯丁也能从容应对。现在,贵阳机场有42个机位、22个安检口、9个行李转盘。这些保障能力的提高,给侯丁和同事们带来极大信心。
在贵阳机场上空,是看不见的繁忙航线;在贵阳机场内,侯丁和同事们用心保障着航班安全,用热情迎接八方宾朋。
本报记者 刘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