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壮士断腕 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2015-12-12 03:43:00
 原标题:壮士断腕 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淅川县环保局环境监测人员在丹江口水库宋岗断面采样取水。水质监测表明,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好转。杨振辉/摄

  南水北调,水质是关键。从2003年起,淅川县不等不靠,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对泰龙纸业等338家冶炼、化工等企业实施关停并转。

  2013年以来,淅川县对环库区河道排污口及全县220家企业逐一拉网排查后,再次“断腕”:对丰源氯碱、广智源合金、宏森铁业、粉末冶金等12家企业予以关闭或促其转型升级,并要求九信公司等6家企业限期整改。这次关停,直接经济损失5.7亿元,间接损失也有3.9亿元,年减少税收8000余万元。

  保护好水质是淅川的政治责任、特殊使命和第一要务。为了呵护一江碧水,淅川县忍痛割爱,一共关停了350多家企业。累计经济损失达150多亿元。

  泰龙纸业曾是淅川的明星企业,年均税利1200万元。这对至今仍是国家贫困开发重点县的淅川县来说,可谓举足轻重。其实,无论是工业规模还是工业废水排放,泰龙纸业都达到了省定标准。但为了保护水源地水质,这家企业于2004年12月被彻底关闭。此举使这个豫西南最大的造纸基地损失巨大:资产损失2.3亿元,年减少税利1000万元。

  在淅川县,对于新上项目执行着近乎严苛的审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水质保护要求的,一律不批,坚决不上;凡属于污染生态环境、落后产能、高能耗的产业,即使投资再大,也坚决舍弃。据统计,近年来,淅川县先后否决了40多个有污染的重大项目。

  “壮士断腕”的阵痛,为淅川换来了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项目的发展空间,全县工业也因此实现转型升级、聚合发展。近年来,淅川县把发展环保型、科技型、高附加值型新型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四大突破”重点之一,大刀阔斧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以淅铝工业园、淅减工业园、福森新能源、中原轻工创业园四大产业集群为重点,积极上马一系列生态项目,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围绕淅减公司这一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龙头”,淅川县上伸下延,拉长链条,引来华新铸造、顺隆弹簧、林吉特等79家关联企业“扎堆儿”集聚,形成了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成为亚洲最大的减振器生产基地。

  瞄准前沿技术,福森集团和清华大学合作研发锂电池项目,建成投产两条汽车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两条隔膜生产线,迅速形成了新能源产业集群……

  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在淅川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得到了完美诠释。淅川发展生态产业保护水质,使库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也带来了县域经济的繁荣富强。2014年,全县生态产业年产值达12亿元。今年1月至8月,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10亿元,增长8.8%,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2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010元,同比分别增长8.6%、14.7%。

  时下的淅川,全县造林面积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速度增长,森林覆盖率由几年前的32.8%,提高到现在的45.3%。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已连续7年稳定保持国家二类饮用水标准。截至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首个水量调度年度已累计向北方供水21.67亿立方米。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稳定达标,惠及北京、天津等17个大中城市,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西峡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的水源涵养区,辖区3150平方公里属于汇水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1.4%,占全省汇水面积的40%,占全市的49.6%,占整个丹江口库区的14%,是水源区汇水面积最大的县。

  面对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的历史责任,该县果断提出:涉水项目不能要、污染项目不能要、高耗能项目不能要……西峡产业集聚区入驻项目有数道铁定的“生态防线”。

  几年来,该县相继取缔了16家重点污染企业和800多个“五小”企业,先后否决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达40多个。关停迁移水泥、造纸、化工、畜禽养殖等涉水行业企业232家。

  与此同时,经过遴选,一大批“绿色项目”、环保项目扎堆儿西峡,一大批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项目正加速推进。去年以来,该县上马的工业、农业、三产服务、城建、民生、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全部为绿色环保、科技高效项目。今年以来,武汉力强能源公司投资10.6亿元的高性能纳米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项目、广州佛山蓝碧环境工程公司投资5.8亿元的环保设备生产线项目、武汉洪锋机械制造公司投资4亿元的年产5万套汽车配件生产线项目、北京百年融通投资集团公司联合清华大学投资30亿元建设石墨烯产业园项目等一大批高端新能源产业项目,在西峡扎堆儿落户。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