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一周年:3800万人受益综合效益初显
2015-12-11 14:49:00
 

  原标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一周年:3800万人受益综合效益初显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 魏梦佳)多年来对水环境极为关注的北京高级工程师张峻峰,近几日颇为忙碌。11日,他和几个朋友组织了20多位市民,从北京出发,打算沿着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深入河南、湖北等地,实地参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这项工程的调水源头,位于鄂豫交界的丹江口水库。

  “江水进京满一年了,北京缺水问题正得到缓解。”他说,“我希望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让大家亲身感受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的不易,呼吁人们珍惜每一滴水。”

  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问题,去年12月12日,中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一年来,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汉江之水,沿着1000多公里的输水渠道,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地人口密集城市。

  南水北调中线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本月初,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分水21.7亿立方米,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稳定达标,惠及沿线10多个大中城市3800万人,提高了沿线城市的供水保证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深受缺水困扰的北京,多年来以年均21亿方的水资源,维持着36亿方的用水需求,人均水资源量仅100方。按调水计划,中线一期工程年均可向北京调水10.5亿方,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将增加50方。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日,已有超过8亿方的“南水”流入京城,“南水”覆盖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及大兴、门头沟等多个区域。如今,“南水”已占北京城区自来水日供水总量60%以上,受益人口约1100万人。

  “过去家里一烧水,水上就一层水碱,吹都吹不过来,喝水一直都是到外面打桶装水。”北京丰台区居民65岁的李聪敏老人对此深有感触,“现在水变清亮了,我们都是直接烧自来水喝,连蒸米饭都好像更香了!”

  “由于南水北调来水注入,一年来,北京的缺水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城市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预计到年底,入京水量将达到8.8亿立方米。”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说。

  南来江水也改变了天津的供水格局。天津由过去单一引滦水源变为引江、引滦双水源,“南水”供应天津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等地,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占全市自来水供水量五成以上,超过常住人口数量一半的天津居民从中受益。

  此外,河南、河北17个地市26个县也得到江水润泽,1900多万人从中受益。

  “过去天津缺水,家家都有大水缸,要挑水喝,水质也不好,尤其是塘沽区老百姓一直喝地下水,含氟量高,一张嘴一口黄牙。现在这么甘甜的江水调到天津来,大家都很感恩。”天津港集团一线工人、全国劳模孔祥瑞感慨地说。

  喝上好水的同时,沿线各地过去一直被城市发展挤占的生态和农业用水也得以返还,配合压采地下水及补水措施,城市水生态功能正逐步恢复。

  长期靠抽取地下水满足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北京,近10年来地下水累计超采量超过37亿方,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生态环境堪忧。北京市水务局数据显示,江水进京后,北京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减少,尤其是应急备用水源地开采量大幅减少。截至11月底,全市地下水开采量比去年同期减少0.95亿方。

  同时,借助“南水”,北京重点回补了多年来超采严重的密云、怀柔、顺义水源地,同时每天向城市河湖补水,补水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本月初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降低,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呈现回升迹象。其中,平原区地下水位由近年来年均下降1.0米减为下降0.46米,密怀顺水源地地下水位由年均下降3.7米减为下降2.1米。

  尽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效益初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京津冀地区缺水状况,但多位专家表示,随着人口增长与城市快速发展,长期来看,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依旧突出。

  “水资源短缺仍是首都发展的主要瓶颈。”孙国升说,北京行政副中心、新城及乡镇在供水设施和水源需求方面空间还很大,仍需加快推进配套工程建设,调整和增加外调水量,并形成京津冀水资源的联合调度,以分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压力。

  清华大学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所长倪广恒认为,为更好地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下一步仍需切实保障工程安全运行、高效利用南水北调来水,尤其是如何挖掘城市生活的节水潜力仍面临很大挑战。

  (来源:新华网)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