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永城:面企抱团取暖中逼出制度创新
2015-12-11 08:07:49
 

  位于黄淮平原的河南永城市,是拥有“面粉城”称号的地方。日前记者调研发现,“麦强粉弱”格局下当地面粉业正经历“史上最困难时期”。专家表示,“面粉城”企业艰难支撑的现状,堪称托市政策“天花板效应”在粮食加工环节的投影。而当地行业协会以制度创新求解粮食购销僵局,对于激活社会资源、防范新时期卖粮难,颇有启示意义。

  正是夜里11点多的时候,车间里灯火通明,机器隆隆,一袋袋面粉从流水线上源源而下;转眼到了白天,偌大的厂房空旷安静,只有不多的装卸工在忙着搬运货物——这是记者日前在永城市天顺祥面粉有限公司见到的奇怪一幕。

  公司副总经理赵凤梅介绍,自6月份实行阶梯电价以后,早上8点到10点、晚上10点到12点电价6毛多,夜里12点到早上8点是3毛多,其余时间是一块多。“不同时段电价差很大,为了节省开支,面粉生产只能采取白天休息、夜间生产的运营模式。”

  作为河南省传统产粮大县,永城面粉加工企业集中。2005年10月,还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目前面粉年产能达到150万吨。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在连年托市收购助推形成的“麦强粉弱”格局下,当地企业类似“黑白颠倒”的半开工、半停产运营模式已经成为常态。

  金源面粉集团总经理孟涛告诉记者,从2006年启动托市收购政策以来,小麦价格从当时的0.68元/斤涨至现在的1.18元/斤,几乎翻了一番。与此同时,50斤包装的面粉价格从50元仅仅上涨到70元。一边是只涨不跌的原粮价格,一边是起伏不定、行情走弱的成品市场,夹缝中喘息的面粉加工业早已进入“刀片利润”时代。

  “即使好点的企业,利润率也只在1%至3%之间,而且这点利润全部来自副产品——用于做饲料的麸皮,面粉生产只够保本。”孟涛说,“随着饲料加工用大麦和高粱替代麸皮,今年以来麸皮价格也从1.1元/斤一路下跌到了5毛多,面粉行业的日子更加难过了。”

  不少面粉厂家还反映,多年来政策性收储一家独大,致使粮源主要集中在国库。企业在粮食批发市场拍卖成功后,往往遭遇出库难、变相加价等问题,一度也给面粉行业带来诸多困扰。为此越来越多的面粉企业选择自建仓库,以直接从市场上收购小麦。

  数据显示,目前永城全市国有粮食部门的有效仓容在42.5万吨,而当地面粉协会内企业自有仓容共计87.5万吨,是前者的两倍还多,且都是近年来按照国家标准新建的。记者在正汉面粉有限公司院内就看到,其2.5万吨的标准仓内,新收购的小麦堆得像小山一样。

  这家公司总经理张明特别介绍,鉴于普遍不景气的行业现状,为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针对企业采购原粮和所用贷款,协会引入了第三方监管模式。举例来说,如果企业贷款100万元购买相应数量原粮,其仓库钥匙交由协会派出的第三方监管公司保管。一旦生产需要出库用粮,企业须偿还相应贷款,然后凭还款证明去找监管公司开仓放粮。

  永城市面粉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梅香告诉记者,这种在抱团取暖中被逼出来的制度创新,运行了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出现意外。“如果把类似机制引入托市收购,不但可以盘活大量社会仓容,缓解国库仓容紧张的压力,还能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给艰难维持的面粉行业注入动力。”

  永城市粮食局局长刘冠军认为,当前面粉业艰难运营的现状,是托市政策“天花板效应”在粮食加工环节的投影。面粉协会的第三方监管模式探索,对于激活社会资源、防范可能因仓容不足而出现的卖粮难,极有借鉴意义。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