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哲
此前,武汉市充电桩均为国企和政府部门建设。作为进入武汉市场的首家民间资本,青岛特来电将给武汉充电桩市场带来什么?
技术革新:使用手机APP,充电不再麻烦
充电体验差是充电站的通病。家住武昌世纪彩城的李先生向记者抱怨,充电站不仅位置难找,而且每个充电站都有自己的缴费卡,卡之间并不通用,很不方便。
特来电武汉公司负责人表示,特来电开发了手机充电APP,所有充电相关操作均可通过手机完成。记者打开特来电APP发现,可以搜寻到附近的充电站,并标有空置充电桩的数量以及充电价格,选择合适的充电站后,可导航到该站。该公司充电桩上配有二维码,通过手机APP扫码后可开始充电,充电结束后直接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支付。在充电方式上,APP提供多种充电模式,如果市民是下班回家后不再用车,可以选择使用深夜低谷电进行充电。
此外在充电桩技术方面,该公司采用无桩充电,充电终端仅有车档大小,可避免由于撞桩带来的安全隐患。其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可以智能调度和灵活扩展。
盈利模式:打造充电产业链
如何盈利是建设充电站的头号难题,由于目前我国电动车尚在起步阶段,充电站常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此前本报曾报道,武汉首家公共充电站,运营前半个月几乎是摆设。没有盈利模式,也成为民间资本不愿进入充电桩市场的最重要原因。
特来电武汉公司负责人坦言,如果光靠充电桩肯定赚不了钱,该公司曾经测算,在理想状态下,一个充电桩需要7年才能收回成本。该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充电产业进行延伸,形成产业链。通过用户使用充电APP对电动车进行数据收集,在形成规模后采取大数据分析,这将成为公司的主要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向充电产业上游和下游延伸,开展汽车租赁、电池诊断等多方面的衍生服务。其介绍,上述做法已在早前经营的青岛充电桩项目上获得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