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5社会心态蓝皮书上午发布:大学生每天用手机超过5小时
今天上午,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在京发布。蓝皮书显示,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达到5小时17分钟,其中男生每天用手机消遣的时间平均为1.92小时,而女生只有1.22小时,比男生少42分钟。
50后、60后城市认同感低
社会心态蓝皮书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蓝皮书课题组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深圳、重庆7个特大城市进行了调查,主要通过人们对城市的了解、对城市生活的依恋程度来测量地域认同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民众的地域认同程度最高,重庆和广州则并列第二,其次分别为深圳、天津、北京、武汉。
调查将不同年龄群体划分为“00后”、“90后”、“80后”、“70后”、“60后”和“50后”六组进行城市认同感差异比较,结果发现“00后”被调查者的城市认同感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而城市认同感最低的为“60后”和“50后”。这说明目前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城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老年群体对宜居环境的特殊要求。
此外,不同职业人群在城市认同感上存在差异。蓝皮书发现,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同感最高,而劳动服务行业人员最低。
大学生年级越高低头族越少
蓝皮书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约花费了5小时17分钟,占一天全部时间的22%。其中,网络社交时间所占比重最高,达到了38%;消遣和工具类其次,分别占28%和27%;电话和短信时间仅占7%。不过,随着大学生每升高一年级,每天手机使用总时间会减少0.64小时,即38分钟。
消遣时间上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每天的消遣时间平均为1.92小时,而女生只有1.22小时,比男生少42分钟。随着年级每升高一级,每日消遣时间减少约20分钟。蓝皮书认为,这一现象背后存在三种可能的机制:一是客观原因,课业负担加重,可支配时间减少;二是随着生理上的成熟,自律性增强;三是社会性的发展和成熟,人际关系的扩展。
从一周7天手机使用时间的变化趋势来看,波动并不大,休息日的手机使用时间较工作日并未明显增加。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每日的使用时间和内容相对稳定;另一方面,社交时间,尤其是网络社交时间在周六不增反降、成为一周中低谷的现象也表明,可自由支配时间并不是影响大学生手机使用的主要原因。
网络泛娱乐化有所降温
蓝皮书指出,从2014年百大热门事件整体分类看,明星娱乐、政策制度和社区民生类话题的事件最多,其他事件总体上比较均衡,反腐倡廉是微博热门事件中占比最小的类别。其中,最火的是“京东上市”,而“冰桶挑战”和“锋菲恋”紧随其后,这都表明网民对娱乐信息有很深的卷入度,这也体现了互联网场域娱乐性的特点。
2015上半年网民的情绪主要集中在社区民生类话题,并且负面情绪较为明显,这是一个负面心态的预警。而其次引发最多情绪的政策制度类话题,正面情绪则占了上风,可见网民对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出台还是较为乐观的,对国家的政策方针怀有期待。明星娱乐类话题在今年上半年中则相对平静,网民表现出更为冷静、严肃的态度,泛娱乐化有所降温。孙乐琪 J245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