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一批古画60年后走出地库
2015-12-10 03:15:58
 

  本报讯(记者陈涛)在书画收藏圈,素有“一页宋纸,一两黄金”之说,宋代书画之珍罕可见一斑。昨起,一幅名为《山鹊枇杷图》的宋画,带着众多“小兄弟”——20余件元、明、清古画,集体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要知道,这是它们在美术馆地下藏品库“沉默”近60年后,首次与公众见面。

  作为文化部“201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名为“传统的维度”的此次展览共分为两大板块:“收进来”与“走出去”。其中“收进来”部分尤为令人瞩目,从宋代的《山鹊枇杷图》、元代的《罗汉图》,到明代沈周的《云水行窝图》长卷、蓝瑛的《白云红树图》,及至清康熙龚贤《天半峨嵋图》、八大山人《墨荷》,创作年代跨越近千年。“出于对传统的学习,以及当时提出的‘艺术民族化’的主张,中央美院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购藏了三百来件古代绘画作品。”央美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介绍,学校当时买这批作品的初衷就是用于教学,让学生亲眼见识这些优秀作品。不巧的是,由于随后各种政治运动的干扰,这批作品最终未能走进课堂,只能委身于藏品库。

  展览的另一部分“走出去”则展示了央美师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临摹的近20件壁画,包括敦煌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法海寺、永乐宫等中国著名景点壁画的临摹作品。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5月4日。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