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专家:北京"红色预警"对遏制空气质量恶化发挥积极作用
2015-12-09 19:57:51
 

  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记者崔静)北京市8日7时起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收效几何?参与研判的环保专家9日在环保部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红色预警措施对遏制北京空气质量恶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8日17时,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平均减少30%,根据模拟测算,若不采取有效措施,PM2.5浓度很可能比目前监测的浓度增加10%。

  众所周知,PM2.5主要成分是硫酸盐、硝酸盐、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和铵盐等,硫酸盐主要源于燃煤、工业生产等,硝酸盐主要由机动车尾气排放产生的氮氧化物形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根据科研人员对PM2.5的实时源解析,与7日相比,8日PM2.5中硫酸盐的浓度较前日有显著增长,但是硝酸盐浓度增长不显著。

  “这说明机动车减排产生了积极效果,对燃煤的减排还需进一步加强。”柴发合说。

  他认为,进入冬季后,中小锅炉散烧煤是导致PM2.5中硫酸盐浓度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接下来的控霾措施中,还要在治理中小锅炉散烧煤上下功夫,通过散煤治理、工业企业停产限产、机动车限行等手段,打出控霾“组合拳”。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程水源等学者开展的空气质量模拟测算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的实时源解析结果相吻合。模拟测算显示,若不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PM2.5浓度很可能比目前监测的浓度增加10%。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