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开发与逃离——山西古村落保护“围城”现象调查
2015-12-09 05:43:10
 

  新华社照片,太原,2015年12月8日 开发与逃离——山西古村落保护“围城”现象调查后沟村的村民在房顶晾晒小米(12月4日摄)。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的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2005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10年过去,当地的旅游业风生水起,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人均收入从过去的400元提升到了5000多元。山西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也是古村落较多、保存较完整的省份,故有“地上文物看山西”之说。全省有3000余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但由于缺乏保护,大多数传统村落的现状令人担忧。多年致力于保护传统村落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现在人们看待古村落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恨不得马上进去开发;里面的人却想出来,因为生活条件太差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古村落保护“围城”现象在山西十分普遍。经历百年风雨的古民居与现代人的生活拉大了距离,基础设施匮乏,经济支撑薄弱。随着很多村民外出谋生,“人走房空”难以阻挡,古村落正在急剧减少,传统民风民俗正在逐渐消亡。与此同时,尽管古村落的文化和商业价值正日渐被人们重视,开发商用旅游也成为保护古村落的一种普遍选择,但“空心化”、过度商业化、“土洋相杂”等仍是古村落保护面临的多重难题。山西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霍耀中表示,地方政府应该科学制定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结合各村落不同资源特色,实行精准化保护。在保持古村落格局、外观、院落的同时,合理地增加各种生活设施,例如卫生间、文化站、医疗卫生场所等,提高居住质量和安全性。古村落保护专家常嗣新认为,古村落保护应与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提升相结合,不能为保护而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保护遗产的时候,必须同时保护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必须强调整体的保护,不能把传统村落、老街、老宅变成没有原住民居住的空心遗址。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编辑:小微

 1/8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