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林(右)和学生娃走上爱心桥。 本报记者 王明峰摄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可久镇星山村,村民罗光林28年如一日摆渡送孩子过河上学,被人尊称为“摆渡爷爷”。
不久前,已经59岁的“摆渡爷爷”罗光林牵着学生娃走在主体工程已竣工的爱心桥上。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从此以后他们不必再为上学涉险过河。而罗光林多年来的“摆渡”生涯也将成为历史——28年的坚守,他终于迎来了这座由公益基金和爱心网友捐赠、地方配套投资建设的“爱心桥”。
“他是娃儿们的好爷爷”
星山村油滩组,一座简易石桥跨过蜿蜒流淌的二夹河,连接着河两边的村庄和红旗小学。这桥,是村民们外出的主要通道,也是村里30多个孩子的上学必经之路。
这里河水湍急,大人们过河时尚且小心翼翼,石墩间隔较远处还必须手牵着手,小孩过河更加危险。
上世纪80年代末,村民罗光林开始义务护送孩子们过河上学,每逢丰水期,他便想方设法摆渡送人。
最开始,他掏钱买了个挖掘机的大轮胎,打满气当作过河工具。罗光林和四五个孩子围坐在大轮胎上,孩子们紧紧靠着他的背,他用两根竹竿划水渡河。
然而,使用轮胎过河,方向不好控制,且有危险性。于是,罗光林没多久就放弃了这个方法,选用农村里收稻谷的大木桶充当过河工具,但木桶存在同样的问题。最后,他制作了竹筏,自己当撑夫送孩子们过河。每次四五个孩子穿上救生衣,在罗光林把竹筏固定好后,大家慢慢走上去手牵手依次蹲下,罗光林站在竹筏尾部,撑着竹竿划水送孩子们过河。
这一送,就是28年。而护送村里的娃娃上学,也成了罗光林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我是个老党员,村里的年轻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我不能看着孩子们过河发生危险。”罗光林说。
一次接孩子途中,罗光林不慎踩滑摔伤了腰背,成了四级残疾,也落下了后遗症。尽管如此,他仍咬牙坚持了下来。
年近七旬的村民李正朝说,他的子女最开始就是由罗光林送过河上学的。多年后,李正朝的两个孙子也到了上学年纪,依旧是由罗光林护送过河。“他是娃儿们的好爷爷,他就是娃儿们的安全桥。”李正朝说。
各方聚力建起爱心桥
依靠摆渡过河不是长久之计,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建一座可以安全通行的便桥。但建桥的费用远远超出罗光林以及乡亲们的承受范围。
然而,爱心在汇集。
去年,罗光林28年护送娃娃过河上学的义举经媒体报道出来后,感动了全国网友,数千爱心人士纷纷捐款。短短半月时间, 爱心网友捐款已达10万余元。同时,得知此事后,中国扶贫基金会“江铃·溪桥工程”专项基金捐资12万元,与爱心网友一起为“摆渡爷爷”圆梦。
随后,这座由公益基金和爱心网友捐资,地方配套投资57.97万建设的爱心桥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不久前,爱心桥主体工程竣工。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说,这是一个接地气的公益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竣工当天,罗光林依然早早来到桥边。他要继续他的护学路。“几十年习惯了,不去做就好像少了什么。桥虽然通了,但有些路段还是比较难走,我还是要亲眼看着他们到学校、到家我才放心。只要我还能做这件事,我就要坚持护送这些读书娃。”罗光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