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加快构建逆周期信贷机制
2015-12-03 01:38:00
 

  原标题:加快构建逆周期信贷机制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劣变和收回再贷压力凸显,信贷增长动力普遍不足,10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合计余额出现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这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

  当前贷款增长乏力是经济运行疲弱的必然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信贷存在顺周期特性,如果建立了逆周期信贷结构调整机制,那么在经济景气时通过信贷主动退出,在经济萧条时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投放,可以反作用于宏观经济,产生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

  价值流引导实物流是现代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表现。金融机构信贷布局既可以引导社会资源配置,逐渐形成并固化产业结构,也可以打破既定社会资源配置均衡,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培育经济增长动力,产生平缓经济周期波动作用。

  前几年经济景气上行期间信贷经营过于乐观,信贷资源过度集中过热行业,造成行业产能急剧扩张并超出市场需求,是造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恶化的原因之一。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9%,信贷资产质量向下迁徙趋势短期内无法实质改善。经济景气下行时,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回落,信贷经营趋向谨慎,前期项目调研储备不足,难以满足收回再贷需求。

  可见,当前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劣变和收回再贷压力凸显,深刻反映出金融机构逆周期信贷结构调整机制的缺失,而建立逆周期信贷结构调整机制已刻不容缓。

  首先,要提高宏观信贷政策指导的约束力。受现行法律框架限制,金融管理当局实施宏观信贷政策指导缺乏必要工具与手段,主要依靠“窗口指导”和“道义劝说”,难以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纠正金融机构偏离信贷政策导向的行为。

  其二,激发基层商业银行落实信贷结构调整战略的主动性。在经济景气期间主动收缩信贷业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基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考核结果;而在经济萧条时,鼓励信贷投放的激励机制,却不足以抵消基层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顾虑。这就是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战略实施未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所在,因此需要动态完善现行激励约束机制。

  其三,深入把握行业发展规律与脉络。行业分析是建立逆周期信贷结构调整的基础。(下转第三版)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经济参考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