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孟静 通讯员杨芳
57岁的戚敏,在武汉出生,在武汉工作,是地地道道的“老武汉”。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下岗大潮,他和爱人都没能幸免。下岗时的他,已是40多岁的人,下海经商没有胆量,应聘大企业没有过硬技术。几经辗转,到一家私人服装厂开起了货梯。
11月26日,记者采访时,戚敏正在和几个工人从货车接下一批布料。
戚敏在这家企业一干就是十几年,现在工资每个月2500元左右。他在公司里人缘颇好。“以前有偏见,觉得私企哪里都比不上国企,现在观念转变了。”戚敏说,私企讲的是工作效率,一个萝卜一个坑。“忙碌的空隙,和工友们侃侃大山,日子过得也蛮舒心。”
“不过,物价年年上涨,工资已经越来越不经用了!”今年,戚敏遇到了烦心事。在外打工的儿子打算明年成家,但因为家里没有太多积蓄,结婚的钱还没攒够。“前两天在家里看新闻,五中全会和‘十三五’的规划建议里提出的缩小收入差距让我看到了涨工资的希望。”戚敏满心期盼。
戚敏打开手机上的百度,输入“十三五规划建议”几个关键字,全文嗖的一下出现在手机屏幕上。他指着“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一字一句念了起来。
戚敏说,再干几年他就要退休了。但愿工资能年年涨,等到退休的时候在家带带孙子,三代同堂尽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