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雕塑家王临乙伉俪演绎至爱之塑
2015-12-01 04:50:26
 

  本报讯(记者陈涛)昨天,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响起法国女歌手皮雅芙的代表作《玫瑰人生》,“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在这爱的旋律中开展,演绎这对中法跨国伉俪生前的“至爱之塑”。展出的500余件雕塑作品和文献资料,是二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艺术成果展。

  王临乙最为人熟知的创作,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五卅运动》,此次这件作品的手稿也以开篇之作的姿态,出现在展场里。其实,在王临乙的创作过程中,这一方案曾一度被改为“强渡大渡河”和“飞夺铁索桥”——王临乙为此创作的泥塑草稿等一并在展览中首次展出。

  “王临乙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中,时常提到‘大体’二字,也就是对作品整体性的把握。《五卅运动》浮雕,就充分体现出了这种把控能力。”如今也是著名雕塑家的盛扬,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前来参加恩师的展览,“老师当年非常重视教育规律,认为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教学生。他曾说过‘你们不要的学生,我全都要,没有老师不要的学生’。”

  同样以晚辈身份前来观展的,还有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只不过,这一次她的身份是“义女”。原来,王临乙、王合内夫妇没有子女,而常沙娜的父亲常书鸿早年在与王临乙共同留学法国时就交情甚笃,王临乙理所当然地成了出生在法国的常沙娜的“干爸爸”。据常沙娜回忆,王合内的法文名字叫合内·尼凯尔,出生于巴黎有名的贵族世家。当同样学习艺术的合内·尼凯尔将自己与中国留学生王临乙相爱的事情告知家人时,曾招致强烈反对。“当时,他们认为中国贫穷落后,加之战乱不断,担心女儿到那里会受苦。后来,学成回国后的王临乙拿到了北平艺专的教授聘书,这才迎娶了王合内。”常沙娜说,她长大后与两位老人也多有交集,见证了他们一生的伟大爱情。

  由于战乱原因,王临乙、王合内创作的不少作品都散佚了。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后二人的雕塑创作。在王临乙所作人物众多的纪念性雕塑里,除了《五卅运动》浮雕,还有创作于1951年的《民族大团结》和创作于1958年的《东北工农业生产》。而王合内十分喜爱小动物,她的动物雕塑也成为其雕塑艺术的一大特色。有意思的是,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她不仅展现其野性美,还能从诸如“避邪”等中国传统形象中获取灵感。据介绍,老人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即申请获得了中国国籍。

  据了解,二位老人生前即立遗嘱将身后之物全部捐赠给中央美术学院,此番中国美术馆将对这批藏品进行翻铸后永久收藏。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1日。本报记者饶强摄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