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卢国强)记述北京摔跤行当兴衰的《百年京跤》28日在京首发。书中记录了摔跤从社会表演艺术和大众娱乐项目的“野把式”逐步走上世界赛场的过程,同时描绘了老北京市井风貌、人情冷暖,记录天桥文化为代表的京味传统文化的变迁。
“摔跤,早年间叫‘玩儿跤’‘撂跤’,曾经是老北京天桥的‘主打项目’,因此也有了独特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百年京跤》作者杨庆徽说,由于摔跤过程中既有语言的调侃又有武力的角斗,曾被称为“武相声”风靡一时。
《百年京跤》中,通过自幼学跤,有“跤坛宗师”之称的李宝如的视角,展现新中国成立前天桥艺人生活的艰辛,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跤手打破门户之见,组建北京摔跤队,融合国内外摔跤技法,使发源于清朝皇室的北京摔跤正规化、规范化,并逐步走向国内外赛场的历程。
同时,通过李宝如老人的回忆,老天桥跤坛叱咤风云的沈三、宝三、“小奔头”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人物跃然纸上,老天桥艺人、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历历在目,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老北京的风情。
“天桥曾经是老北京穷苦人谋生计、找乐子的‘天堂’,体现了北京这个城市几百年的市井文化。过去人们对天桥曾经产生过各种各样的误解,但真正走进天桥、融入天桥,你会看到老北京市井文化,或者说老北京劳动人民乐观、积极又不失幽默的一面。”从小生长在北京南城,杨庆徽对北京传统文化,特别是天桥文化为代表的宣南文化有着独特的感情,也由此产生了“百年天桥”系列丛书的创意。
继《百年京跤》后,“百年天桥”系列丛书将陆续推出《百年评剧》《百年相声》《百年小吃》等带着浓厚“京味儿”的图书。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湮灭,特别是老北京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让人痛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发掘、继承,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杨庆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