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2015年东方印迹——中韩日雕版印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2015-11-28 15:00:21
 

  新华网北京11月28日电(吴丽娜)28日,“2015年东方印迹——中韩日雕版印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北京煮雨山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中、韩、日三国出版文化研究的相关学者与从业人员,共同探讨“东亚雕版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展示”这一主题。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分别致辞,韩国古版画研究会会长、古版画博物院院长韩禅学和日本印刷博物馆课长中西保仁先后发言。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肖东发主持。

  此次研讨会设三个分论坛,议题分别是“东方雕版印刷发展、贡献及印刷史研究”“东亚版画艺术的发展及研究”“出版博物馆建设与国民教育”,旨在充分总结、研讨、交流雕版与版画在保存、修复、整理、研究、利用方面的经验以及出版博物馆在功能、定位、内容安排、典藏策略及学术取向方面的问题。分论坛上,各方专家学者发表见解、分享心得,碰撞出热烈火花。

  据介绍,我国印刷技术史上有三个里程碑,一个是雕版印刷,一个是活字印刷,还有一个是现代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其中,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有力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对人类进步贡献巨大,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西方人只承认活字印刷,不大认可雕版,这是不对的。”肖东发教授说,雕版印刷术在中、韩、日三国和全世界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三个国家不仅存有大量的雕版古籍,且至今还珍藏着数以千万计的古代雕版、版画作品,实在是印刷史、出版史、艺术史与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宝贵资源,已经引起全世界的钦敬与关注。

  事实上,2009年,中国扬州广陵刻印社、南京金陵刻经处和四川德格印经院的雕版印刷技艺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就在前几个月,韩国国学振兴院儒学文献雕版也荣入2015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中韩日雕版印刷国际学术研讨会29日将开展主题参访活动。在煮雨山房工坊,扬州雕版刻字传承人陈义时先生、杨柳青王文达先生将现场雕版,杨柳青杨淑华女士将现场刷版;韩国版画传统刻手郑灿民和韩国古版画学会权赫松先生亦将当场“献艺”。之后,与会嘉宾还将前往南郊大兴首都博物馆《乾隆版大藏经》印刷基地参访学习。这部《龙藏》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中版式最大的一部,也是最后的一部。

  中韩日雕版印刷国际学术会议已举办多届,此次回到印刷术的发源地中国,进一步促进雕版印刷经验与学术研究成果的互通互融,推进传统印刷手艺与历史经典的传承保护工作,可谓”夙愿以偿”。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